第(1/3)頁 這個要求南方自然是不會答應的,如果愿意解放奴隸,也不至于開戰了。 更何況他們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他們的稅收還能支撐,他們還可以印刷紙幣,而且他們暫時占有優勢,最后他們十分樂觀。 南北雙方其實都很樂觀,林肯對北方各州的要求,只是進行三個月的動員,他認為戰爭九十天之內就能結束,南方則向來看不起北方人。莊園主們習慣了起碼打獵,他們的軍事文化更為濃烈,北方佬則被認為懦弱,無能,這顯然是一種偏見,偏見來源于北方長期對南方的妥協。 南方并沒有軍校,但南方的大學中有官校生團,他們為軍隊培養軍官。西點軍校雖然位于北方,但南方學員眾多,連西點軍校的校長都是支持南方的羅伯特李將軍,戰爭爆發后,大量聯邦軍中的軍官,辭去聯邦軍隊中的職務,加入聯盟軍擔任高級職位。 戰爭爆發之后,蓄謀已久的南方聯盟很快就打造了一支數量不多,但較為精銳的軍隊,接連不斷的取得勝利,很快就逼近華盛頓。 南方不肯解放奴隸,沒能跟美洲公司達成協議,這讓皇太子十分不滿,不滿的不是美國人不肯解放奴隸,中國皇太子根本就不在乎美國人用不用奴隸,他不滿的是皇帝給支持南方設了這個限制,除非南方肯采取某種形勢來解放奴隸,否則中國以及任何中國政府能夠控制的力量,不得給與南方任何支援。 皇帝將政事再次交給了他,跑到了北方避暑,皇太子認為這是皇帝在難為他。 如果皇帝愿意支持美國南方,就應該直接支持,沒必要設什么限制,如果皇帝不愿意支持,那么皇帝就犯下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皇太子都能看清楚,一個統一的美國比一個分裂的美國對中國的威脅更大,更何況皇帝呢。而且皇帝告訴皇太子,這是肢解美國的最佳時機。如果錯過這個機會,美國將變得更加強大。 既然看的如此清楚,可為什么要設限呢,皇太子也有這個疑問。皇帝告訴他,如果南方不解放奴隸,則支持南方的道義代價太大,不能將中國跟支持奴隸制沾上邊。而且不解放奴隸,南方很難取得最后的勝利。 所以皇帝要求皇太子能夠讓美國分裂,但又不能支持奴隸制,要求美國南方解放奴隸,在皇太子看來,這完全就是一個死結,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他覺得,這是皇帝在難為他。 但他的朋友下野后開始從事議會政治,并且成功組建了一個士紳階層組織,士紳公局的前丞相周觀海告訴皇太子,這是皇帝給皇太子出的一道考題,如果太子完成了,皇帝有可能完全放權,甚至退位。 但這個考題目前皇太子還不知道如何作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