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茹科夫斯基甚至天真的認為,兩國聯姻的周淳王孫夫婦,就是最合適的王室候選人,不妨讓王孫夫婦來這里統治,同時加冕,共同統治這里的中國和俄羅斯人。當然,他們剛剛獲得的阿薩姆王權依然保留。 中國人則認為,讓王孫夫婦管理兩個相隔萬里之遙的國土,在行政上十分不便。但也愿意考慮俄國設立緩沖國的建議,但必須由中國派遣皇室成員,中國認為這里并不存在爭議,兩國政府間本就達成了協議,只是因為沙皇的原因,才沒有確定。中國在這里享有完全獨立自主的管轄權。 談判短時間內無法達成一致,加上國內戰爭已經開始,茹科夫斯基讓其他人接替他進行談判,他本人迅速回國,俄國軍隊已經開赴前線,戰斗已經打響。而且戰況出現了不利于俄國的情況,普魯士軍隊調動迅速,戰爭開始后一個星期就度過維斯瓦河,包圍了華沙。奧地利軍隊則主要從南路進攻,他們從黑海沿岸攻入了烏克蘭。 同時奧斯曼帝國突然宣布,他們跟普奧結盟,向俄國宣戰。奧斯曼大軍從克里米亞半島出擊,沿第聶伯河進軍。奧斯曼海軍與奧地利海軍聯合在黑海方向,向俄國黑海艦隊發起攻擊。 戰爭全面展開。 雖然局面看似被動,但主要是俄國的領土太大,調動又向來不是俄國的長項,俄國人并沒有將初期帝國的行動看作不利局面,而是在加緊動員軍隊,戰前俄國的三十萬常備軍,顯然不足以應付這場戰爭。 沙皇的參謀部認為至少應該動員一百萬以上的軍隊,從中古逐步遣返的戰俘,成為一支不需要動員的現役部隊。他們不但年齡合適,而且過去的就是成建制的部隊,盡管戰爭中被俘,可大都經歷過數年戰爭,戰斗經驗豐富,軍官和士兵甚至都是現成的,拿起武器就能戰斗。 因此從中國遣返的俘虜,迅速被武裝起來,奔赴前線。這些可憐的人兒,剛剛擺脫了苦役,就又進入了地獄。 俘虜主要被派去了南線,用來跟奧斯曼帝國和奧地利軍隊作戰,俄軍的戰術是,先集中主要兵力打垮相對比較弱的奧斯曼帝國和奧地利,然后集中主力跟頑強的普魯士決戰。 敢于做出這個決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俄國海軍在黑海占據了壓倒性優勢,在跟奧斯曼帝國和奧地利聯合海軍作戰中取得了完勝,基本上殲滅了兩國艦隊。 俄國的國力加上軍國化的背景,讓俄國人的軍隊建設向來很重視,上次戰爭中,俄國的黑海艦隊基本上覆滅,但之后俄國迅速重建了海軍,而且他們利用了最新技術,在黑海組建了一支以八艘5000到6000噸級的鐵甲艦為核心的艦隊,在波羅的海俄國海軍艦隊更是多達20艘鐵甲艦,單論規模在歐洲僅次于英法。 取得黑海制海權之后,俄國人認為,配合陸軍,他們將可以向敵人境內發動反攻。一方面他們要先解決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奧斯曼軍隊,一方面向多瑙河下游進發,甚至最后向巴爾干地區進發,這一路他們早就熟悉了,歷史上跟奧斯曼帝國打了多少回了,不出意外,俄國將再一次取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