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普奧紛紛針對俄國進行外交活動的時候,沙皇也在進行同樣的工作,沙皇最大的依仗是英國,沙皇試圖跟英國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全面同盟關系,這樣就可以抵擋普奧的進攻,甚至就會避免戰爭,因為有英國跟俄國結盟,普奧一定會有所顧忌。 但英國不積極參與大陸事務,除非俄國跟英國簽訂一個針對中國的同盟條約作為交換,而且這個條約一定要是公開的同盟條約,否則英國不愿意介入俄普奧之間的領土爭端。 跟英國建立公開同盟,這是不可能的,那等于直接跟中國走向對立,本來就是法理上的戰爭狀態,恐怕條約這邊剛簽訂,那邊中國軍隊就會兵臨莫斯科。俄國跟英國之間本就有秘密協定,在俄國遭受中國主動進攻,或者英國遭受中國侵犯的情況下,雙方都有出兵義務。英國的要求等于是把這些秘密協定公開,如果能公開,當初也就不會保密了。 當然,尋求英國支持,主要是對普奧的,沒有英國支持,俄國也有信心自保。反正一旦中國介入,英國肯定支持中國。 所以俄國在這一方面就有些大意,至于跟奧斯曼帝國的關系,俄國就沒想過好好相處,奧斯曼趁機奪走了克里米亞半島,這是俄國遲早要奪回來的,他們只是欠缺一個時機,一個不讓各方卷入的時機而已。比如奧斯曼因為巴爾干問題跟希臘或者奧地利這些國家交惡,俄國就能輕松奪回克里米亞半島了。 結果沙皇沒等來他想要的時機,法國皇位問題就出現了,沙皇率先表態反對,確實是一個失誤,但沙皇本想通過拿破侖這個共同的敵人,促使普奧跟俄國站在以前,讓他們依靠俄國對抗法國,從而降低他們對俄國的敵意,結果沒想到這兩國寧愿放下拿破侖家族的威脅,也要針對俄國,沙皇的表態,反倒讓普魯士解決最后的法國掣肘問題。 拿破侖三世登基不久,俄國就突然發現,奧地利和普魯士跟俄國的沖突突然多了起來。 三國領土犬牙交錯,民族雜居,國家仇恨,文化偏見,這些都很容易成為矛盾的焦點,關鍵看想不想利用了,就好像需要波蘭的時候,波蘭人總會起義一樣,只要一心找茬,其實廢不了什么勁。 而普奧找到的矛盾焦點,是共同的民族情感,兩國都向俄國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俄國能夠切實保護波蘭和利沃尼亞地區的德意志民族的利益,他們認為德意志民族在這里遭受了不公平對待。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