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滿清的漢人官僚,最早是從伊犁地區跟著嘉慶遷移過來的,后來跟各種民族融合,還不斷從中國拉攏失意的讀書人,在中亞地區比中國平均資源多得多的情況下,漢八旗人口的增長速度比信仰喇嘛教的蒙古人高了太多,已經成為滿清越來越倚重的族群。 尤其是兩次占據波斯高原和兩河流域兩塊農耕區域之后,漢八旗的人口膨脹極快,目前已經開始占到滿清三千萬人口中的一半。并且繼續呈現出既比他們地位高的滿蒙八旗,也比他們地位低的回部八旗更高的增長速度。 人口增加以及對其他民族的人口兼并和融合下,滿清帝國在強權統治下正在逐漸出現一個主體民族,而這個主體民族總有一種回歸心態。這種心態是不是會促使滿清帝國跟中國開戰,俾斯麥不清楚,但短時間內他看不到滿清帝國擁有能跟中國開戰的力量。 因為俾斯麥知道這個國家多次戰爭的結果,判斷出他們的戰斗力大概跟意大利軍隊的水平相當,也就是歐洲二流水準,稍強于奧斯曼帝國軍隊,稍弱于奧地利帝國軍隊。依托八旗體系的高動員能力,這些年一直能夠組織歐洲國家對其進行侵略和滲透。但跟中國競爭,則沒有任何希望。 俾斯麥還在黑海地區跟一些來自滿清的商人交談,交談中他發現,這個帝國的腐朽速度正在加快,他們開始失去了困居荒涼的中亞草原時候恢復的野性和勇氣。整個帝國上層在用特權拼命搜刮財富,就如同他們的祖先入關之后,迅速寄生在龐大的漢人身上腐化一樣。 他們在奪取了波斯之后,就開始了這樣的腐化進城。吞并了大量的波斯人之后,嘉慶開始放開民間商業。波斯人和一些漢人開始轉化為商人,但嘉慶時期的商人都還是小商人。 道光之后,迅速開始形成一大批特權商人。漢八旗中的商業勢力,開始復制國內的特權商業模式,他們依靠波斯灣靠海的特性,開始成為壟斷性的鹽商;利用壟斷中亞地區的草原部落交易,成長期了大量類似晉商皇商那樣的角色。在商業領域一直打壓、排擠波斯人,將波斯人擠壓的只能在小商業中生存。 能跟漢人商人相比的,就只有亞美尼亞商人。他們人數雖然不多,可卻是原住民族,他們在奧斯曼帝國中就是僅次于希臘人的商業群體,亞美尼亞被滿清吞并之后,他們并沒有像回教民族那樣進行激烈的反抗,也沒有遭到殘酷的殺戮,他們順從的被編入八旗。之后他們利用他們精通各族語言的優勢,迅速成為跟國外進行進出口貿易的海商群體。 特權帶來的腐化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大貴族在草原上圈占大片的草場,在波斯和兩河流域圈占大量的良田,一度包衣制度大規模反彈,嘉慶后期和道光一直加大限制力度;第二個表現在八旗子弟游手好閑不事生產,大量從嘉慶時候就來投奔的京津一帶的八旗子弟,他們來到中亞和波斯之后,雖然被編入蒙古八旗,成為滿蒙八旗旗人,但他們既不愿意去草原放羊,也不愿意去波斯種地,就賴在京城,吃鐵桿莊稼,這樣的人越來越多,已經開始成為沉重的財政負擔;第三個腐朽現象表現在官僚選拔方式中的腐化,滿清實行的也是中國式的科舉。但給滿蒙旗預留了大量的特殊渠道,他們可以通過考翻譯科更容易取得舉人、進士這樣的身份,還可以通過當筆貼士這種方式,不經過科舉進入官僚機構。 腐化已經開始產生大量的民族矛盾,上層特權階層跟下層平民的矛盾,滿蒙八旗跟漢八旗的矛盾,漢八旗跟回部八旗和波斯八旗之間的矛盾。滿清上層一直在通過抬旗這種方式,巧妙的拉攏回部和波斯八旗的上層人物,對下層百姓實行科舉官員管理,但自發的反抗已經開始頻繁出現。 回部八旗底層民眾中流傳著救世主即將出現的預言,漢八旗底層民眾則通過白蓮教這種方式凝聚反叛力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