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過了歸德府,進入徐州府,俾斯麥的神情馬上就不一樣了。 他終于看到了大城市,徐州是一座大城市,鐵路、運河、黃河匯聚于此,南來北往的商販,以及本地的煤礦開發,這里成為沿海之外發展最快的重鎮,人口將近百萬。 即便穿行在密集的工業區,旅途也是寂寞的。不像在歐洲的城市之間,隨便可以找人攀談,坐在你對面的乘客,就算不會說德語,至少也能說幾句法語或者英語,但俾斯麥一路上少有能碰到說西方語言的乘客,這是一條完全陌生的語言背景下的旅途。 俾斯麥如果懂得中國的古詩詞,也許會感嘆兩聲“獨在異鄉為異客”,不過他沒有那么多愁善感,西方人本就是漂泊的民族,德國人何嘗不是如此,羅馬時代他們是森林里的日耳曼蠻族,中世紀他們是遠征的條頓騎士團,羅馬時代他們沒有被羅馬的步兵方陣征服,卻被來自中東先后政府了希臘和羅馬的基督信仰征服,然后他們又帶著這些信仰去征服波羅的海的普魯士人、波蘭人。最終他的刀槍征服了普魯士人,上帝的信仰也征服了普魯士人,他們也變成了普魯士人。 俾斯麥偶爾能看到幾個穿著華麗,但也古怪的中國富裕子弟上車,或許是剛剛賞花歸來的他們,嘴里還吟誦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橋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詩句。但雙方互相打量,詫異之后,只能相互扭過頭去。 火車駛過徐州,一切都開始改變,水田變多了。俾斯麥一開始還以為當地遭了水災,他看到農作物成片的被淹沒在水中,直到看到有人在沒過腳踝甚至齊膝深的水中勞作,他才意識到這是中國的農作物水稻的種植區。 之后經過的市鎮相對繁華一些,但都比徐州差了很多,猶如柏林跟魏瑪的差別。 這是因為中國最大的鐵路公司,全國鐵路公司,在江南地區被兩大運河公司所排擠,不得不在運河西邊修筑鐵路。而兩大運河公司,卻已經沿著自己經營的大運河,修建起了平行鐵路,哪里才是最繁華的城市帶。徐州之所以繁華,是因為徐州正是運河和鐵路交匯的交通樞紐,鐵路公司的鐵路、運河公司的鐵路以及大運河都在這里交匯。 但火車到了長江邊,氣象頓時不同,因為對面就是中國的京城。 江北的浦口,就已經是一座相當規模的大城市了,人口三十余萬,卻只有京城人口的十分之一而已。 過江需要渡輪,人類目前還無法征服長江這樣的大河,沒有修建橋梁的技術能力。 過江之后,已經有人在火車站等著了,普魯士領事館的人。 他們安排了馬車,但還不如走路,因為所過之處道路實在擁擠。 “中國皇帝很不喜歡工業,這就是原因。” 接待人員解釋道。 俾斯麥掀開車窗看著外面,挑擔的貨郎,拉貨的牛車,轎子、馬車,還有推著貨物或者上面坐著一個老婦、嬌妻、兒童的獨輪車,大家吆喝著,喝罵著,擁擠著,跌跌撞撞前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