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馬耳他海戰的結束,雖說中英雙方都看到無法消滅對方的現實,可海戰的結果,確立中國對東地中海的制海權。 中國海軍擁有了一條通過黑海打擊俄國沿海地區的途徑,唯一的障礙是控制海峽地區的奧斯曼帝國。 諷刺的是,俄國黑海沿岸地區的安全,現在反而要讓他的死敵奧斯曼人來保護但奧斯曼帝國愿意保護俄國才見鬼了。 所以中國稍加活動,奧斯曼帝國就默許了中國通過達達尼爾和博斯普魯斯兩道海峽的要求,既不反對也不公開支持,以免得罪英國。 此時的英國,在地中海地區依然留有威名,只可惜已經無法像戰前所保證的那樣,保護俄國黑海地區。但震懾奧斯曼帝國還是可以做到的,哪怕中國提出支持奧斯曼奪回克里米亞半島,奧斯曼帝國也不敢選擇站在中國一邊跟俄國作戰,這些年的失敗實在是把奧斯曼帝國打擊怕了,連哈里發的頭銜都喪失后,現在維持整個帝國的統一都越來越困難,再遭受重大打擊,恐怕真的就要分崩離析了。 因此中國艦隊只能獨自從海峽通過,此時俄國駐奧斯曼領事迅速向奧斯曼帝國提出抗議,被置之不理。俄國人只能自己保護自己,他們試圖封鎖博斯普魯斯海峽,但他們建立起來沒多久的黑海艦隊,根本就不是中國艦隊的對手,在卡倫炮和爆炸彈的轟擊下,幾乎全軍覆沒,少量俄國艦船逃回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龐大的中國艦隊,無法越過英國人駐守的馬耳他、直布羅陀海峽,更無法繞過漫長的西非海岸遠征英國,但保護陸軍在黑海沿岸登陸還是可以做到的。 不過這依然不是一個最佳選擇,因為漫長的海路運兵,規模不可能太大,所謂兩面夾擊最多具備一些政治意義,而不具備軍事意義。 因此中國軍隊選擇的是封鎖,而不是強攻。在這個大炮已經可以對木質軍艦造成徹底殺傷的時代,從海上強攻塞瓦斯托波爾很困難,歷史上英法聯軍攻打塞瓦斯托波爾要塞,靠的也是地面兵力。英法距離黑海的路程讓他們可以保證大規模調動軍隊,中國則不具備。 但封鎖本身就具備重大意義。 在封鎖黑海之前,中國水師雖然占據東地中海的制海權,但黑海貿易通道并沒有斷絕,俄國人依然可以通過中立國的商船進行運輸。對俄國的商業意義巨大,后來英軍從這里登陸后,這條航道對英軍的意義更加重大。雖然因為對東地中海海權的喪失,英國人后期運兵主要通過俄國本土,但物資給養依然依靠地中海,畢竟通過俄國內陸的耗損實在是太大了。 現在中國宣布對俄國黑海沿岸進行封鎖,不但對依賴外貿的俄國黑海地區經濟產生了重大打擊,最關鍵的是切斷了英國軍隊的給養,讓他們被迫通過俄國領土進行運輸。 但恐慌的除了英俄之外,中國在地中海天然的盟友希臘竟然也恐慌起來。希臘的經濟嚴重依賴運輸業,他們是該地區最大的轉口商,擁有僅次于英法的商船。戰爭爆發之后,希臘人大發橫財,因為作為中立國,他們接手了大量俄國、英國的商業訂單。俄國烏克蘭地區的谷物、礦產,不斷通過希臘人的商船運往意大利南部和法國,法國、意大利的絲綢和其他消費品則通過希臘商船進入俄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