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只能面對這樣一個結局,那就是直接擊敗英國已經不可能了,這場戰爭中,能取得的最大勝果,最多也就是擊敗俄國。 所以中國最多也只能宣布要擊敗俄國,對英國則只字未提。 官府公告發出之后,實際上也把自己逼上了梁山,不徹底打敗俄國,這場戰爭就不會結束。只要這個政府存在,或遲或早,還會再次成為英國的打手。 要一勞永逸解決西部邊境問題,就必須徹底的摧毀俄國。 但中國的官方聲明,確實嚇到了沙皇政府,現在他們得為他們的生存而戰了,這不是一次類似反法同盟那樣的“反周戰爭”,而是俄國需要為自己的生死而進行的大戰。 沙皇著急了許多研究中國的學者,希望分析中國聲明的真假,是不是中國人放的煙霧彈,只是制造一種威脅。學者們通過對中國歷史的分析認為,這份聲明很可能是他們真正的態度。中國的戰爭思路跟西方人不一樣,西方的戰爭打來打去幾百年,可大都是短期戰爭,戰爭雙方都滿足與局部領土甚至個別利益的得失,消失的國家屈指可數。 中國人打仗則不一樣,一打就是幾十年,一打就是滅國之戰。 但中國人發動戰爭很審慎,為了一場戰爭,可以準備幾十年。 他們舉出了大量的例子。 最經典的都是統一之戰,戰前分裂政權往往會籌劃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比如隋朝滅南陳的戰爭,戰前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在邊境地區采取疑兵戰術,每到秋收時候,就集結軍隊,等南陳也駐扎重兵之后,隋朝則解散軍隊,如此往復誤敵、疲敵。還在長江上游打造戰船,吸引陳軍注意。準備了多年之后,才發表一篇檄文,一鼓作氣滅掉陳國。 其實俄國人如果對中國歷史更深入研究的話,會發現這種戰術春秋時期就有了,在伍子胥的指導下,吳國滅楚用的就是這個計策。 俄國專家認為,中國的官方聲明,就是他們發表的檄文,這種檄文一旦發表,就一定會執行下去,否則無法給國民一個交代。 所以沙皇才孤注一擲,再次動員了50萬兵力,還做好準備,一旦兵力不足的話,將會動員更多的軍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