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對這些人暫時先爭取的是他們的中立。 西伯利亞的治安戰和政治攻防,都不是能快速分出勝負的方式,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肯定還是戰場上的正面決戰,所以沙皇才對西伯利亞的丟失無動于衷,將主要兵力都放在西部地區,聯合英軍跟中國軍隊打大決戰。 英軍逐步承擔起了正面進攻的角色,英國人開始修復破損的鐵路,增加更多的援軍,英國軍隊人數在盛夏到來前就達到了50萬,而俄國兵力增加到了80萬人。但中國反而扭轉了兵力劣勢,將前線軍隊增加到了150萬人,并且在伊犁地區囤積了100萬后備兵員,計劃中派往西部地區的300萬兵力,大部已經到位。 度過最開始的困難之后,雙方基本上就進入了相持階段。 英國人依然在繼續進攻,強攻哈薩克丘陵防線,中國軍隊守中有攻,不時出擊,雙方在草原地帶時常發生激戰,互有勝負。俄軍主力已經開始調往西伯利亞地區,不是為了東進支援葉尼塞河,而是從額爾齊斯河南下,他們希望動這里突破中國沿河建立的要塞防線,攻入伊犁地區,包抄哈薩克中國主力的后路。 但可惜作為哈薩克防線右翼的重要防線,中國人打造的工事質量相當可靠,駐防兵力也足夠,物資充足,俄軍久攻不下,這個方向也開始相持。 普通人只看得懂勝負,為看不懂這種相持的轉折意義,所以大家依然認為哈薩克地區是失敗的,丟失了大量土地給敵人,派了那么多兵去都收不回來。 美洲的戰報則開始不斷傳回來,黃求還俘虜了三萬美軍,皇太子更是直接俘虜了五萬西班牙軍隊,基本上殲滅了歐洲戰場上的西班牙主力,并且開始向美國發動正面攻勢。 面對美國不斷傳回來的有利消息,周瑯沒有選擇,只能加大宣傳,告訴大家皇太子一直在打勝仗。 在眼前的情況下,太需要一些勝利來提振民心了。同時一系列的宣傳攻勢也在進行,告訴老百姓為什么打這場戰爭,將戰爭的責任全部推給西方,在美洲地區,解釋是美國人盜采中國黃金,西班牙人想搶奪,皇太子派人收回,結果對方反而率先宣戰。在歐洲的解釋是,俄國人要搶奪中國的鐵路,所以向中國宣戰。總之一句話,這些夷人合起伙來,就想從中國搶東西。 這符合大多數民眾的認知,那就是夷人都是強盜的邏輯,別人好像總想占咱的便宜,不讓他們占,他們就要搶,從匈奴、突厥到蒙古、滿清不都是這樣嗎。 在這波宣傳中,皇太子開始成為一個英雄,他取得的勝利,并不重要,關鍵他取得的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勝利。 但在明眼人看來,這種勝利沒有價值,從一開始就不該發生。任何戰爭,一旦發展到了一個國家需要跟許多國家進行苦戰的時候,一定是產生了什么特別失敗的失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