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廣州之戰后,魏連理帶著恐懼的心理回到廣州,但很快他就過的極其瀟灑。 他最大的恐懼是被廣州官府以海盜的罪名抓捕,處置海盜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處死。 可他到了廣州后發現,跟以前一樣,那些當官的選擇性的忽視了他的存在,跟他溝通的依然只有蔡世文這樣的行商。 之后利用馬嘎爾尼的逼迫,他將自己的身份也轉變成了一個行商,他還用自己的名字,在廣州官府申請了一個執照,建立了一個商行,叫做連利行。 之后他通過連利行大肆吸納貨源,他有雄厚的財政實力,周瑯給他劃撥了五百萬銀元,但在他的操作中,這個連利行是他的產業,錢是周瑯的錢,他帶給周瑯貨源,而且還要從中賺錢,他發現周瑯根本就不在乎這些,膽子也就格外的大了起來,他等于是在用周瑯的錢,做無本的買賣。 資本在貿易中有多么重要,只有真正做了生意的人才會理解。有了這么多現金周轉,他比其他行商擁有太多的優勢了,可以說,十三行中,也只有潘家比他實力更雄厚,其他的行商,哪怕是總商蔡世文跟他比,都遠遠不如。 十三行商人一家家看似生意做的極大,但開銷也大,要維護跟官府的關系,那上上下下都得打點到位,然后維持上下游的貨物周轉,就需要大筆的現金流??芍袊倘擞袀€習慣,都不太喜歡持有太多的現金,有了錢,都想著變成田產和房產然后才踏實。所以十三行商人中,有大量身家百萬,卻都砸在土地上的人。每到需要資金周轉的時候,他們反而需要借錢周轉,甚至會借高利貸。 廣州城資金實力最強大的,除了潘家之外,并不是其他行商,而是英國東印度公司。 所以很久以前,就有行商向東印度公司借錢。東印度公司也樂意向這些實力雄厚的生意伙伴放貸,每年如果有盈余的話,都不會放在自己的賬戶上,而是交由潘家、蔡家這樣的大商人保管,名曰保管,其實就是放貸,而且利息很高。 可官府向來反對行商向洋人借錢,因為這不僅關乎朝廷的體面,怎么能欠番鬼的錢呢?還有政治方面的考量,滿清朝廷向來將貿易看作制約洋人的武器,將允許貿易看作是一種對藩屬國的恩惠。 所以從康熙時代起,就從皇帝層面,多次下令禁止行商向洋人借錢。可依然屢禁不止,到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終于釀出了巨大的禍亂。那一年,多達四家行商資不抵債,無法經營下去破產。 當時廣州一共有8家經營對外貿易的行商,竟然都有欠款,其中有4家欠債最多,被洋商告上了衙門,結果引起了大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