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汽修廠的家屬區(qū),大致上分成三個部分。 一是市區(qū)的十多棟樓,住的基本上是管理層和技術(shù)骨干。 二是廠區(qū)對面山腳下的老式筒子樓,住的基本上是老工人和年輕的技術(shù)、管理人員。 三是南部的pf區(qū),都是一排排的平房,住的基本上都是基層工人。 高二林就住在pf區(qū)。 里面胡同很窄,車進不去,就只好停在主道上。 “進去坐一會兒吧。” 二林說道。 “好,我就認(rèn)認(rèn)門兒,以后到你家串門兒。” “李工能瞧得起我,求之不得呢。” “別這么客氣,都是兄弟。” 這種排房距離很近,一家挨著一家,只有一個小小院子,一共兩間房,半間作為廚房和灶房,燒的是煤球,沒有暖氣,冬天靠燒炕取暖。 里面一間半是住人的。 一進屋,就有一股發(fā)霉的味道,一個老婦人躺在炕上。 “我媽半身不遂,不能說話,不過心里明白,我們說話她都能聽懂。” 原來如此,怪不得叫我給他出車。 “媽,你不是想去姐姐家么,我送你去。這是我兄弟,他有車,開車送你去。” “阿姨,我是二林的兄弟,我送你去。” 老太太眨眨眼睛,點點頭,露出微笑,顯然聽懂了。 二林就開始收拾東西,衣服,吃的,日用品之類的,裝了三個大包。 屋里收拾的挺干凈,老太太身上的衣服也挺干凈,頭發(fā)也不亂, 從這些細(xì)節(jié)來看,二林對母親照顧得還不錯,顯然比較孝順。 窗臺下有一個學(xué)生用的課桌,上面有一些電子和機械類的書籍,還有英語和羅斯語書籍。 “二林,你真的學(xué)外語?” 李虎城想起來,當(dāng)初制作景觀花架的時候,二林的同事曾經(jīng)說過他學(xué)外語的事兒。 “哦,下班兒沒事兒的時候,就學(xué)習(xí)一下。” “想沒想過出過留學(xué)?” “哪里敢有這個奢望啊,我就是個技校生,接我爸的班兒,才進了廠里。再說了,就是真的能出去,我媽這個樣子,我能走么?” “我沒有對象,正常應(yīng)該住在單身宿舍,廠里為了照顧我和我媽,才給分了這個房子,我走了,也對不起廠子。” 這是個知恩圖報,身處逆境也不放棄自己理想的人。 這樣的人有前途,人品好,做事也可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