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好似一千個讀者心里有一千本哈姆雷特一樣。 這也是他身為導演的才華和風格,所以沒有人會去說他過于吹毛求疵。 很多人都知道,也只有這樣喜歡吹毛求疵的導演,才能拍得出影視行業中的精品。 …… 攝影棚外,喬蓁換好戲服,帶著鄭茵往攝影棚的方向走。 今天要拍的戲,是寧遠受冤后,在被流放前,受了宮刑的一幕,也是寧遠一生中,一次重大的心態轉變。 在這之前,他還是抱有一腔熱血,想要拯救國家,想要解救蒼生的熱血青年。 而在經受一系列的磨難后,又被施以了這種屈辱的刑罰,讓他整個人都好像調入了深淵之中,熱血已涼,心已冷,生出了死志,唯有心中最后那一絲不甘,支撐著他像一具行尸走肉般活著。 這場戲的前因,就是寧遠進入官場后,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在官場上橫沖直闖,得罪了不少人,最終影響到了大人物的利益,被這位大人物栽贓誣陷,入了刑部,想要屈打成招。 實際上,在這位大人物一手遮天之下,寧遠的供詞,他是否承認根本就不重要。而這位大人物原本是希望他死的,只是因為,寧遠在從醫的時候,無意中救過一個富商。 這位被寧遠所救的富商,心存感恩,在得知寧遠的劫難時,散盡家中千金萬貫,暗中活動,才免掉了寧遠的死刑,把死刑改成了流放。 這個細節的設計,也是在寧遠的心徹底黑暗下去的時候,唯一的光,讓他記得人間尚存善意,哪怕他化身劊子手,也不能忘記初衷。 只是讓富商還有寧遠都想不到的是,那大人物臨時反悔,不愿就這么便宜的放過寧遠,這才有了宮刑這一幕。 為的,就是羞辱寧遠。 而富商救他的事,寧遠也是在流放的途中才從押解的官差口中得知。 …… 今天要拍的這場戲,是整部電影中的一個大轉折,占濤看得很重,所以一大早大家都忙活起來,攝制棚外,工作人員來來往往,都在忙碌著。 快走到攝制棚的時候,走在前面的喬蓁突然停下腳步,若有所思的轉眸看向了某個角落。 “蓁姐,怎么了?”跟在她后面的鄭茵,見她突然停下,不由得好奇的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