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一十九章 考古挖掘-《美漫之無限附身》
第(1/3)頁
澳大利亞,北領地,巖石洞窟。
漫天的塵沙被狂風卷起,吹打在枯草之上發出沙沙的作響聲。
作為澳大利亞廣闊土地中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除了偶爾抱著探險目的的旅人,這里極少有人出現。
然而,眼下。
大量的帳篷遍布峭壁周圍,在洞窟邊組成一個簡易研究基地。
“科拉森博士,你能夠簡單闡述一下這一次考古發現的成果嗎?”
來自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記者,正對著發現這一處洞窟遺跡的科拉森博士做出采訪。
“當然。”
考古作為一種冷門專業,一直都不太受到世界的關注。
畢竟,比起埋在泥土中的古老過去,現代人更加在意手中屏幕中所顯示的訊息,或者穿著鋼鐵戰衣在天空中飛來飛去的超級英雄。
尤其是在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移民國家。
因為和腳下的土地感情聯系不深的關系,導致他們對于這個國家曾經的歷史也沒有太高的熱情。
畢竟,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澳大利亞腳下生活的土地和如今的澳大利亞人根本沒有太大的關聯性。與其追尋澳大利亞本土的歷史,倒不如追尋歐洲的歷史可能和澳大利亞人之間更加存在著歷史淵源性。
基于這個原因,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對于科拉森所發掘的考古研究,事實上也沒有太大的重視。
如今,絕大部分澳大利亞的媒體都將注意重點放在了美利堅的這一次大選之上,如果不是科拉森將這一次他們團隊的發現稱之為史無前例的發現,甚至夸口這一發現很有可能將會改變人類歷史定義的話。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也不會專門安排記者來進行采訪。
“……這是一次讓人振奮人心的發現,對于澳大利亞這塊土地,我們一直都有著錯誤的認知,以目前澳大利亞主流考古的看法,原住民存在于澳大利亞的歷史是在4.7萬年前,然而這一次的發現證明了,早在6.5萬年前澳大利亞原住民就已經生存在了這一塊大陸土地之上,這一結果比現如今的歷史定義足足往前推動了1.8萬年之久……”
帶領著眼前來自于abc電視臺的記者,科拉森向著攝像機展示了這一段時間以來,考古小隊的挖掘發現。
“……這是我們從洞窟內所發現的古代原住民所造的石矛……”
指著一塊帶著尖銳的石塊,科拉森的語氣有些激動:“同時我們還在洞窟內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磨邊石斧技術,證明早在澳大利亞大陸巨型袋鼠沒有滅絕的時期,人類就已經存在,這個發現不僅僅對于澳大利亞,甚至對于整個世界的人類起源也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這是全球意義的重大發現。”
“是嗎,這真是一項了不起的發現啊?!?
看著科拉森所指的那些和路邊石頭沒有太大兩樣的長矛矛尖? 記者的語氣多少有些有氣無力。
她花費這么長的時間來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可不是為了拍這些石頭的。
察覺到記者臉上那敷衍的表情,科拉森原本激動的表情微微一滯。
他理解考古學在眾多研究中的冷遇? 在許多人的眼中? 所謂的考古就只不過是從泥土中挖掘石頭,化石。
沒有任何的前瞻性? 也毫無驚喜可言。
這也是為什么,明明科拉森將這一次的考古挖掘稱之為歷史性的發現? 而abc電視臺也僅僅只是客套式的安排了一個不出名的新聞記者和拍攝團隊來到現場進行采訪。
明白了這一點? 科拉森的內心多少變得有些意興闌珊了幾分。
他對著眼前的記者繼續闡述著這一次的考古發現,然而從態度上卻已經少了不少的熱情。
“博士,科拉森博士……”
研究基地內,就在科拉森和abc的采訪記者彼此之間應付的按照流程繼續著接下來的采訪介紹。
從基地外? 考古的挖掘現場? 一個滿身塵土的考古研究員沖了進來,打斷了采訪。
抬起手掌,示意身后的攝像師。
后者輕車熟路的將手中的攝像機放下,暫停了手中的拍攝。
記者扭頭看向打斷拍攝的研究人員,面露不悅的表情。
而科拉森則微微皺眉? 看著研究人員道:“我不是已經說過了,采訪中不要打擾到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赉特旗|
阿巴嘎旗|
花莲县|
萍乡市|
象州县|
潮安县|
南乐县|
垦利县|
丰台区|
沙坪坝区|
日照市|
漾濞|
衡山县|
白山市|
荣昌县|
本溪|
元谋县|
西充县|
探索|
河北区|
明溪县|
自贡市|
年辖:市辖区|
潮州市|
长宁县|
云梦县|
比如县|
双江|
庆云县|
冕宁县|
夹江县|
松阳县|
青海省|
韩城市|
响水县|
日照市|
乌兰察布市|
上饶县|
常山县|
巨野县|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