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皇后也催更-《大唐第一村》
第(1/3)頁
許多人說,說書(評書)這個行當是從唐開始有的,我看不盡然,從小的看,這每個人小時候聽長輩講故事,不就是說書的一種形式嗎?
走南闖北的乞兒和商賈,偶爾聚在街頭巷尾、茶肆酒館閑聊談趣,不也是說書的一種形式嗎?
同樣是話本,有些人喜歡自己慢慢品味,獨自YY,可是有些人卻喜歡聽人講,雖然聽來的往往都是別人理解的戲文,但聽著享受啊,而且不識字也只能聽。
都說長安是個大城,一直以來也都是,可是它也小,在這個物質得不到滿足,精神無處慰藉的年代,一點點陳芝麻爛谷子的小事兒都可能被無限放大。
《知音》,不對,準確的說,應該是《梁祝》這個話本就在這些人的口口相傳下,徹底火了。
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近三百年,可謂家喻戶曉,流傳深遠,晉室南遷,士人平民紛紛相隨,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漢族南遷和多民族融合。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梁祝》的各個版本在民間得以興傳。許多非漢室出身的民族第一次了解漢文化,估計都少不了聽一段這么一個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
長孫皇后,李世民一生最愛的女人,雖然是鮮卑族出身,但是她對漢文化的癡愛,絕非任何女子可比,不過她不喜‘三從四德’,卻獨愛有思想有靈魂的女性生活方式。
她組織編撰的《女則》,被后世腐儒稱為:名不副實。
什么意思?
有些人認為《女則》的內容與后來的《女誡》等倡導三從四德的書籍相同,實則不然。
明朝仁孝皇后徐氏作品“以教宮壸”的《內訓》,白底黑字提到:“有所謂《女憲》、《女則》,皆徒有其名耳。”
所謂《女則》徒有虛名,言下之意就是《女則》名不副實,“女則”不是“女”之“則”。
這也難怪,例如,《晉書·列女》里的謝道韞自身素養高尚,才華橫溢,自命不凡,公然表示對丈夫的不滿,反對丈夫的工作方法,建議丈夫改變工作方式,甚至親手使用武器殺敵。
而謝道韞爛漫的林下之風,正是長孫皇后在自己的另一部作品《春游曲》詩作里所自詡的。
所以這么看來,大唐女子思想為何如此開放,或許可能跟長孫皇后有關······咳咳咳,跑題了,說這么多,只是想表達一點:長孫皇后很喜歡女扮男裝,敢于追求真愛的祝英臺,畢竟,男女平等嘛,憑什么只有男人能勾搭女人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龙县|
赞皇县|
旬邑县|
桃园市|
洱源县|
隆回县|
锡林郭勒盟|
三亚市|
阳曲县|
昭觉县|
双辽市|
宝鸡市|
长治市|
枝江市|
五家渠市|
来安县|
双牌县|
德钦县|
河曲县|
东阳市|
临澧县|
西林县|
武鸣县|
离岛区|
镇坪县|
定西市|
大荔县|
福鼎市|
兰溪市|
托克托县|
鸡泽县|
峨山|
酉阳|
固安县|
大城县|
谢通门县|
全州县|
武川县|
吴桥县|
玉溪市|
潮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