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640章 楊寧表情沉肅而又凝重地點了點頭,眉間的川字紋越發地明顯。 “雁門若失,太原必陷,今中原紛亂,豪強林立,各自為政。而突厥一統漠北,休生養息數十載,控弦之士數十萬,若此時聚漠北諸部南侵,不知道會不會又是一次五胡亂華之難重新上演。” 雄關雁門,居“天下九塞”之首(引自《呂氏春秋》),有“北方之險,有盧龍、飛狐(飛狐古道)、勾注為之首”的說法。 《戰國策》記載:“張儀說燕王:趙王欲并代,與代王遇于勾注之塞”。《史記》記載:“趙襄子逾勾注而破并、代“。《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有代勾注之北”。 自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起,歷代都把此地看作戰略要地。趙置雁門郡,此后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 自秦漢以來,山西北部就是北朝各國統治的中心,成為民族大融合的前沿地帶。雁門關及其所在的代縣是古代塞北少數民族入侵內地的通道,所以,雁門關自古就是邊防戰略要地。 雁門關北通馬邑(大同),南達太原,進可主遼闊草原,退可守千里關中,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上古稱北陵、西隃,戰國列稱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稱北庭三關,是兵家必爭之地。 聽著這個消息,在場的一干文武都顯得有些沉悶與陰郁,楊廣被困雁門之戰這才過去沒幾年,而今,中原越發地衰落混亂,而突厥,則是越發地強大興盛。 甚至北地諸雄,都紛紛向始畢可汗這位草原雄主俯首稱臣。在此危難關頭,始畢可汗,終于張開了獠牙,而目標,正是馬邑雁門之地。 沉肅良久之后,楊寧站起了身來,扶了扶自己頭上的帽冠,目光掃過在場的一干文武,一字一句,擲地有聲地道。“楊某為晉陽留守一日,國家之寸土,一段河,皆不可予外夷。” “我等愿誓死追隨留守。”廳中諸位文武全都起身,朝著楊寧恭敬地長揖及地。 ##### 在鎮撫軍南路行軍總管秦瓊當面安撫之下,汝南郡太守杜遠那懸著的心終于放下。 一臉畢恭畢敬地率領著汝南郡諸多官員退到了一旁,眼睜睜地看著鎮撫軍雄糾糾,氣昂昂的精銳之師邁開豪邁的步伐,挺起胸膛,大步地朝著洞開的汝南郡治所汝陽城門走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