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門口的議論紛紛,都早已經被拋在了楊謙的身后邊。他隨著那位管事,走在這座占地極廣的莊院內,莊院里邊已經來了不少的賓客。 這位管事一面引路一面介紹,不少賓客并非是胡大公子請來的,而都是胡老爺的朋友,聽聞了胡大公子要過生辰,都紛紛竄過來湊臉熟。 沒辦法,誰讓胡老爺生意做得極大,整個滎陽郡,甚至是東都都有不少的產業。但凡是依靠著胡家的產業生存的商業伙伴,自然都不愿意放過這樣的示好機會。 穿過那些三五成群,正在議論哪里貨物便宜,什么貨物可以賺更多錢的商賈之士,楊謙終于見到了從內廳匆匆步出來,面露喜色迎向自己的胡維。 “楊賢弟,愚兄數次邀你,可你都總是推來推去,今日你若是再不來,那愚兄可真要親自上門去請了。” 楊謙向這位很是親切熱情的胡兄還了一禮道。 “見過兄長,兄長又不是不知小弟不喜出門,不過今日既是兄長生辰,小弟無論如何,都會趕來相賀的。” “說得好聽,不過話說回來,愚兄我倒真沒有想到,賢弟你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些日子你可是干出了不少事情,著實領愚兄刮目相看……” “胡賢弟,看樣子有好友登門了吧?半天了也還沒見你領人進來。”此時,里邊傳來了一聲高呼。 胡維有些不太好意思地一拍前額。“諸位,是胡某怠慢了。賢弟快請……” “愚兄有幾位好友也在,正好給你引見一下。” 胡維拉著楊謙進入了內廳,就看到七八位年紀相若的年輕人都各據一案,談笑甚歡。 胡維一一引薦,這些人皆是胡維在滎陽學習的同窗,楊謙也一一還禮。 其中一位身材高大,很是武孔有力的年輕人鄭元珣帶著好奇之色打量了楊謙一番。 “之前高叔父到滎陽之時,亦曾提及過賢弟才學過人,一首《憫農》更是讓人過目難忘,今日鄭某總算是見到真人了。” “不敢當,當時也不過是有感而發罷了……”楊謙也同樣在打量著鄭元珣,鄭元琮這對容貌肖似的鄭氏兄弟,出身于滎陽鄭氏。 二人乃是親兄弟,其父鄭譯乃是力助楊堅開國的功臣。他們的大哥鄭元璹,襲其父爵,而今更是因軍功升至右光祿大夫,遷右候衛將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