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廳外的一干楊府家丁深以為然,越發地敬佩這位看起來不茍言笑,卻心懷慈悲,體恤佃戶的大公子。 隨后嫻靜大氣的主母韓氏又溫婉的安撫了一番,這才讓這幫子已經被東家母子高尚的人格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佃戶代表們感恩戴德,千恩萬謝的離去。 ##### 高士廉眼冒精光地打量著的表情麻木的楊謙。 “不知賢侄方才所作的那首詩,可有名字?” “詩的名字,應該是《憫農》吧……”楊謙心神不屬地答道。 聽得此詩名,高士廉回味良久,這才撫掌而嘆。 “憫者,哀憐也,賢侄大才啊……面冷卻心熱。此詩仁愛盡溢。 知稼穡之艱難,皆農人肋骨上汗雨中鋤出來,必不忍以荒淫盡民膏脂矣……” “此種詩純以意勝,不在言語之工。 楊兄能夠有德理賢侄這樣心懷天下的麒麟兒、至純君子,生平足慰矣。” 高士廉頗為自己的好友能夠有這樣賢惠而體恤下人疾苦的妻子而高興。 不過更令他在意的卻是經常被好友引以為傲,并時常提及的兒子楊謙。 過去,只是覺得這孩子雖琴棋書畫都有些造詣,卻性格過于孤傲,不通半點的人情事故。 而今看來,是自己眼拙了。 沒理會高士謙的嘰嘰歪歪,楊謙努力控制住自己,眼睜睜看著老農們滿臉羞愧的把錢垛給收攏離去。 這倒是讓高士廉越發地滿意。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賢侄如此小小年紀,便能夠言行一致。 受贊喻而面色不移,虛懷若谷。日后之成就不可限量啊……” “……多謝叔父夸獎,小侄實在不覺得有什么可開心的。” 眼睜睜看著十貫錢飛走了,他的心感覺就像是被人扎進無數把小刀子,哪里還能笑得出來。 還面色不移,虛懷若谷,我特么的心在滴血、靈魂在怒吼好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