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平靜的廣州灣忽然出現了幾十艘戰船,在龐大戰船的旗號上赫然寫著“鄭”字。 在最大的一艘三桅戰船的甲板上,一個約莫三十五歲的男子眺望著虎門海岸,當距離虎門還有二十海里的時候,就見到虎門海岸濃煙滾滾…… 鄭芝龍,出生在福建南安石井一個小官吏家庭,十七歲時因家庭生計艱難,和弟弟去澳門和舅舅混,去過馬尼拉、日本等地,并學會了盧西塔語、日語和葡萄牙文。 鄭芝龍憑借著超強的能力,在短短幾年內就積攢了大量的財富和人脈,特別在他追隨的富商李旦死后,勢力更是暴漲,因為沒有妻室子女的李旦死后將自己在臺灣的產業和事業都贈給了鄭芝龍。 天啟七年,閩南發生嚴重旱災,遍野赤土,鄭芝龍招撫了泉州數萬饑民到臺灣拓墾,那時,鄭芝龍已經有七百艘船。 實力大增的鄭芝龍覺得有必要找個大靠山,因為大明當時實行海禁,不方便他做生意,鄭芝龍喊出口號,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諸盜”為己任,恰巧當時福建巡撫熊文燦想要招撫鄭芝龍,雙方一拍即合。 朝廷詔授鄭芝龍為海防游擊,任“五虎游擊將軍”,令他仍率領原部人馬,守備大明沿海以防海盜倭寇和荷蘭人進攻,福建巡撫熊文燦也升任了兩廣總督。 被招撫后,鄭芝龍離開了他多年經營的海上根據地臺灣,移師坐鎮閩海,這個時候,鄭芝龍已經有部眾三萬余人,船只千余艘,經過多次圍剿海盜和打擊西方勢力后官升總兵。 瀟灑了幾年的鄭芝龍接到老上司熊文燦的調令后,二話不說,帶著五十艘戰船趕往了廣州灣。 鄭芝龍拿起望遠鏡向虎門方向看去,只見在虎門外面還有英國的艦船巡邏,而在亞娘鞋炮臺上則是冒著濃煙,火光已經看不到了。 鄭芝龍將望遠鏡隨手交給一旁的衛兵,而此時在鄭芝龍旁邊的鄭鴻逵也放下了望遠鏡,說道:“大哥,下令吧,干掉這幫英國佬!” 鄭芝龍搖了搖頭道:“不急,我看英國佬的戰船不小,上面的火炮也挺大的,不可小視!” 鄭鴻逵笑道:“大哥,怕什么!我們都打過料羅灣海戰,荷蘭紅毛鬼的船可比他們大多了,還不是照樣被我們打敗了嗎?咱有經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