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活字印刷術-《大明最后一個狠人》
第(2/3)頁
皇太子的儀仗終于到來,漢經廠的官員們紛紛興奮不已,一個個歡快的行禮,在六品典簿的引導下,皇太子的儀仗才不急不緩的進入漢經廠。
朱慈烺沒有理會熱情的官員們,先是簡單的視察了一番漢經廠的印刷作坊。
他發現這個漢經廠的規模并不大,占地只有一千多平方,大概有工匠百名,印刷設備很是齊全。
朱慈烺問向身后一路相陪的漢經廠管事,道:“漢經廠的印刷制版是雕版還是活版?”
漢經廠的管事叫史志東,今年四十六歲,是個六品典簿,舉人出生,因為文墨還算不錯,又通曉佛經,且在京城中有些關系,這才好不容易在漢經廠混個一官半職的。
經過多年來的摸爬打滾終于混到了漢經廠一把手,雖然知道在漢經廠當差沒什么前途,但史志東只能如此。
現在舉人不值錢,想混個正兒八經的差事非常的不容易,有官做就不錯了。
漢經廠的典簿工作量也極少,每天有大把時間研究學問,史志東沒事可以寫寫文集什么的,寫的不錯的還能自己印刷幾本,青史留名。
懷著這樣的心態,史志東在漢經廠一干就是二十年,對漢經廠的事簡直是了如指掌。
見皇太子問話,史志東恭敬道:“回稟殿下,漢經廠的印刷雕版和活版都有,不過雕版的運用比較多,因為宮里要求印刷的經文和書籍,我們這里大多有刻好的雕版,印刷起來極為的方便,除了一些急用的新經文和小稿件,才會用活字版印刷。”
朱慈烺點點頭,也能理解,所謂的雕版,就是事先在板料上雕刻好字,印書的時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
再用白紙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凈的刷子在紙背上輕輕刷一下,把紙拿下來,一頁書就印好了。一頁一頁印好以后,裝訂成冊,一本書也就印刷成功了。
雕版印刷術發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開始普遍使用,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活版則是先制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皇家所需的經文范圍有限,難怪漢經廠還使用老套的雕版印刷。
其實在歷史上,不管是在明代,還是在清代,活版始終都沒有超過雕版印刷,雕版印刷直到清朝滅亡前才退出中國印刷舞臺。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垣县|
宿松县|
青河县|
上蔡县|
枣强县|
蓬溪县|
西昌市|
婺源县|
崇阳县|
舒兰市|
邛崃市|
方山县|
阳春市|
基隆市|
安丘市|
横山县|
济阳县|
灵武市|
东山县|
白朗县|
宽甸|
青田县|
綦江县|
兰坪|
陆丰市|
玉溪市|
绥德县|
天柱县|
安龙县|
独山县|
榕江县|
祁阳县|
沙田区|
道真|
景东|
叙永县|
中牟县|
邵武市|
河西区|
灵台县|
开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