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城下挑釁-《大明最后一個狠人》
第(2/3)頁
朱慈烺心里何償又不氣憤,但他沒得到敵軍情報之前,絕不會貿然出兵,萬一清軍有大軍在附近,趁著城門大開的時候攻殺進來,那就翻天了。
即便打退了敵人,估計等不到第二天,他就被溫體仁一黨彈劾,皇太子的位置都可能不保。京城的安危,這是崇禎皇帝的底線,他碰不得。
當這伙清軍靠近距離城墻二百步的時候,就不再前進了,同時緊緊的跟著前方的百姓的身后,顯得很謹慎。(古時一步五尺,相當于現在的一米三到一米五左右。)
這伙清軍有大約三百名,為首一人身著明盔明甲,盔頭上插有兩支飛翎,背上有達背旗兩桿,左右各有一各士兵,各打一面飛虎鑲白邊大旗,看來是一個牛錄章京的樣子。
其余大多數都是身披鐵甲,頭帶綴看一團紅纓的鐵盔,胸口有著護心銅鏡,手執馬刀長槍不等。每個人身下的戰馬都馱著不少東西,那是他們劫掠的財物。
孫應元在城頭指著這群清兵道:“那個牛錄章京身后的幾個銀甲應該就是白甲兵,戴尖針皮帽是戰兵,其他的都是守兵,這支奴賊的人數雖然不多,但個個都是精銳,不容小視。”
朱慈烺知道,建奴的八旗制度將士兵分為馬兵,戰兵和守兵三個等級,和騎不騎馬并沒有關系,但要求極為嚴格,守兵以下才是輔兵。
每一級別的士兵,待遇地方相差都非常大,每三年一次考核,可以往上晉級。馬兵可以算是清軍中的精銳了,馬兵之中還有更優透者,稱為白擺牙喇兵,也稱為白甲兵。
八旗軍定三百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固山即旗),滿族人按八旗制分隸各旗,平時生產,戰時從征。
一個牛錄最多只有十幾個白甲兵,少的只有三四個白甲兵,因此白甲兵在八旗軍中可以說是精銳中的精銳。在明軍與清軍對戰中,往往幾十個白甲兵就可以完敗數百明軍。
在城下,其中一名白甲兵縱馬上前,雙手抱著馬脖子,轉到戰馬的另一側,一個翻身又跨上了馬背,秀著自己的馬術。
同時對著城頭舉起了手里的長桿虎槍,發出了一陣得意的狂笑,并且大聲說了幾句滿語,神態之間,顯得很是嘚瑟。
清軍高超的馬術足以說明這些年來,清軍屢次犯進大明疆界,所向披靡,并非饒幸。
城墻上一個年輕的京營士兵被這狗日的白甲兵給激怒了,忍不住對著那個白甲兵射出一箭,結果射出的箭只飛出八十步左右就插在了地上。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漠河县|
出国|
石景山区|
永德县|
彭水|
同仁县|
陇南市|
宜宾县|
达州市|
监利县|
永和县|
鲁山县|
桦南县|
襄垣县|
日照市|
四平市|
汉源县|
鄂托克前旗|
肃南|
正阳县|
平定县|
宜昌市|
楚雄市|
东宁县|
临清市|
太湖县|
金川县|
杂多县|
杨浦区|
邳州市|
和龙市|
五华县|
望谟县|
德令哈市|
淮安市|
镇江市|
伊春市|
滦南县|
桐庐县|
邢台市|
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