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崇禎皇帝聽說此事后,非但沒有動怒,反而隱隱有些高興。光時亨那個刀子嘴,天天的懟自己,自己還要擺出一副受聽的模樣,想想都惡心。 崇禎當(dāng)了皇帝以后,一直模仿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書法上模仿,當(dāng)皇帝也一樣模仿,胸懷寬廣,虛心納諫,勤政愛民,躬行節(jié)儉。 這幾點崇禎表面上也基本也做到了,不然不會在朝堂上天天被光時亨和一群御史噴,還要擺出一副高高興興受教的樣子,偶爾還要昧著良心夸贊他們諍諫。 事實上呢?唐太宗脾氣那么好的人,有時都會發(fā)怒要殺了魏征那個喜歡諍諫的鄉(xiāng)巴佬,他朱由檢的道行可沒李世民深,暗地里不知道盼著這群人死多少次了。 崇禎清楚,為圣君者,就得寬容大度,能忍天下難忍之事,忍不了也得裝著忍。他如果去懲罰這群“噴子”,自己反倒會落個不能納諫的惡名。 這不,太子把光時亨這貨給整死了,崇禎不僅不生氣,內(nèi)心深處反而有些小激動呢。心中同時暗道,太子上次沒把左都御史唐世濟(jì)那個老東西給整死,著實可惜了。 崇禎皇帝什么心思呢?他想做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情,永遠(yuǎn)不會自己出面去做,總會找人背鍋。 歷史上,在大明最后的幾年,能臣戰(zhàn)將幾乎全部全部戰(zhàn)死,崇禎想和建奴議和,騰出手全力剿滅李自成張獻(xiàn)忠。于是暗中讓陳新甲主持議和的事情,結(jié)果泄密了,最終崇禎讓陳新甲背鍋并斬了他。 還有在大明最后一年,李自成快要打進(jìn)北京了,大臣們建議遷都南京,崇禎也想走,卻不想背上逃跑皇帝的罵名。 于是安排了李明睿開口,自己遲遲不開口就讓大臣在那議論,結(jié)果讓光時亨跳出來打斷了他的計劃,阻止了南遷,崇禎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不過他最終敢上吊,沒有學(xué)其他末代皇帝跪地投降還是很不錯的。這或許也是為什么人們把大明滅亡的時間定格在崇禎上吊的時候,而不是那個向吳三桂跪地求饒的南明皇帝朱由榔被弓弦勒死的時候。 朱慈烺作為后來者,對崇禎還是比較了解的,不過他仍然不放心,于是上了道奏疏。以光時亨藐視皇族,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罪名,將其抄家滅門,并講述了原因和過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