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初入長安-《長生大秦》
第(1/3)頁
長安,大秦國都,本名咸陽,千年前,秦國還只是當時的七大強國之一,而且還是偏弱、偏居一隅的一位,長期被鄰國騷擾欺凌,幾次咸陽城都岌岌可危,國民深受其害,后將咸陽更名長安,寓意長治久安。直到秦皇政登基,改革改制,發展實力,前后花費300年,一一滅掉其他國家,一統天下,北至漠北,西至西域,南至百越,東臨東海,普天之下,皆為秦土。林澤看著眼前一臉自豪,眉飛色舞說起來完全不像個老頭的吳伯,默默的吐槽了一句,我懂得比你還多,我還知道商鞅變法,白起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降卒...
話語間,一座雄偉的城池出現在林澤眼前,視覺不斷的沖擊他的大腦神經,以至于有點當機了。
林澤看著眼前的城池,比想象的要震撼,高達50米的城墻上書“長安”兩個大字,有12個巨大的城門口,三個是普通人排隊進進出出,三個是一般武者出入,三個是官宦及子弟進出,最后三個是達官顯貴的出入口,四塊地方涇渭分明,哪怕普通入口排成了長龍,也無人敢去無人的達官顯貴的城門口,數百個身披盔甲,手持長戈的士兵在值守,滿身的煞氣散發出來。
吳伯手持官引,幾乎不用排隊就輕松的從官宦及子弟進出口進入了城內。
林澤透過窗外,看到的是如電視劇里的街道,路上行人絡繹不絕,卻沒有太多的叫賣聲,而整條街道蔓延過去,遙遙看不到盡頭,不由詩性打發感嘆一句“長安城真大啊”,咳咳,一看就知道是沒啥文化的大學生,跟看見海,然后即興來句“大海啊,你全是水”無聊感嘆。
城內禁止非官方疾馳,即除了遞交公文、有緊急的政務、軍務外,無論貴族平民,均不得策馬奔騰,這會到林府還有段時間,吳伯聽了微微一笑,就跟小少爺普及一下常規知識:
長安城素有“東貴西富,南平北雜,中皇城”說法,即外城分四塊,東城多為豪門大宅,住的也是達官顯貴,若不是因為主母身份尊貴,林家未必有本事在東城建宅立業;
西城多為一些武道世家和富商大賈的宅子,相對比較密集,卻也很繁華,著名的幾個銷金窟都在西城;
南城房子更加密集,住的多是一些平民百姓、一些不夠有錢的小商人或一些職位不高的官府之人,
而北城就是一些三教九流混雜的地方,相對比較亂,一些在城里討生活卻買不起好宅子的,一些走私賣苦力活的,還有一些各種原因不得不躲進長安城的。
說道這里吳伯不由提醒林澤:“少爺平常若想出府,西城和南城都可以去,也比較安全,但北城萬萬不可輕易踏足啊”。林澤笑了笑回應:我會謹記的。但暗地吐槽:確實當我小孩看啊,北城一看就是犯罪滋生之地,閑的蛋疼往那邊跑。
話說每個地方都有陰暗的地方,當然不是因為窮或者是法制不健全,這些在長安城理論上都是不存在,據說哪怕北城的物價,也超過一般郡城的物價了。之所以出現北城這樣的地方,是一個城市的必然選擇,不然大家都達官顯貴,富可敵城,那些臟活累活總歸要有人干吧。
林澤目光轉向街頭,來往行人大半都佩戴著兵器,各種都有,其中又以刀劍居多,不愧是個武道昌盛的時代,夾雜在其中的是零零散散的勁裝黑衣人,胸口繡著廷尉二字,這些人形監控和機槍才是長治久安的有力保證之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达县|
和平县|
壤塘县|
大冶市|
连平县|
炎陵县|
溧阳市|
全椒县|
葫芦岛市|
柳河县|
绩溪县|
保德县|
玛纳斯县|
榆树市|
油尖旺区|
高雄市|
南召县|
翁源县|
达拉特旗|
六安市|
翁牛特旗|
秦安县|
铁岭县|
蓝田县|
房山区|
罗源县|
平果县|
德惠市|
翁源县|
渝北区|
兴城市|
蚌埠市|
紫阳县|
友谊县|
平邑县|
哈巴河县|
东辽县|
依安县|
克东县|
萝北县|
上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