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儒生陣中,另有人叫囂著。 儒家的春秋,在整個江湖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尋常儒家子弟出現在江湖上,無論是哪門哪派,都要給其幾分面子。 春秋,乃是儒家鎮派之法,傳說中,春秋一出,可教天地變色,季節轉變,其變化無窮,又含有浩然正氣,可誅邪魔! 大夏皇朝山河破碎時,當時的儒家弟子盡出,號稱桃李滿天下,三千儒家可吞吳,儒家巨子換上征袍,帶領儒家弟子征戰邊關。 三千儒家弟子手持春秋卷,浩然正氣聚天邊,生生逆轉了季節的變化,令六月大雪漫天,于此,給敵人猝不及防,本是炎熱的的天氣,忽而變成寒冬臘月一般。 敵軍生生凍死了大半! 儒家春秋卷,一戰成名,天下之人,在無人小看讀書人。 當時儒家巨子,手持春秋卷,一聲喝退十萬軍,浩然正氣凝聚成形,化作一卷竹簡,形成無窮鋒芒,在敵軍之中,七縱七橫。 來之無影,去之無蹤! 而后,太祖平定天下,凡是當時參與平定天下的各家學說,均被太祖允許傳道,授業。 但。 唯有一點,各家學說代表人物,身居要位之人,均不得參與政要。 這也是太祖在見識到了各家學說的厲害之處所定,在大夏皇朝,你可以傳播自家學說,我也可以接納你們的弟子,但是,若是身居自家學說高位之人。 對不起,不得參政! 普通弟子,追求的不過就是榮華富貴,進官加爵。 而已經位于高位的學說主事人來說,這些在他們眼中顯然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若是一家身居朝堂高位,那么,太祖定下的百家爭鳴也會不復存在。 諸子百家,百家爭鳴。 這就是太祖對于諸子百家的平衡之法。 而如今,二皇子擅自違反太祖當時的規定,讓孔儒生出任國師之位,并且,朝中并無人反對,連圣上也只是點了點頭。 其中道理,普天之下,明白者不超一掌之數。 當今圣上,朝中丞相,恐怕這兩位絕對的大佬肯定是明白的。 近年來,儒家思想傳播天下,大有一種獨尊模式,這對其他學說是一種壓制。 同時,也是對大夏皇朝的一種同化。 若是任其發展,那么,一百年,兩百年后,大夏皇朝的官員將會全部變成儒家的弟子,天下之人,大多數都會成為儒學者。 這一點,其他學說不愿意看到,同樣,當今圣上更不想看到。 卻沒有想到,這一任的儒家巨子,卻先動手了。 豈不是正合當今圣上之意? 圣上還在位,自然要做一個明君以示天下,圣上不能動手,而其他人,則又沒有這個資格。 哪怕是二皇子,同樣沒有這個資格。 除卻當今圣上,唯有一人擁有這資格。 那就是東宮之主,太子沈蒼生! 但是,動了儒家,那就意味著,天下的罵名將起,而背負這罵名的,也是沈蒼生。 甚至于,天下人,可能會進言,廢了沈蒼生的太子之位。 對于沈蒼生來說,損失,不可謂不大。 金陵臺上,沈蒼生眼眸逐漸變冷。 聽著儒家弟子的叫囂,已經敢直呼太子之名,可見儒家已經膨脹到了什么地步。 要知道,這可是封建王朝啊! 能直呼太子之名的,方言天下,能有多少? 真的不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