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校園民謠這股風從哪吹來?又是如何從興起到沉寂的? 網絡上眾說紛紜。 在各種各樣的說法中,清華大學、高歌、徐鴻飛等都是繞不過去的人和物。 從上世紀70年代,校園歌曲在臺灣興起,到90年代在內地掀起“校園民謠”熱,校園歌曲以入耳的旋律、動人的歌詞成為幾代人的青春記憶,歌曲所蘊含的思想和感情,時至今日仍然給人鼓舞和感動。 這個時期,內地樂壇正經歷著“西北風”和“港臺風”兩場風暴的洗禮。幾個回合下來,內地音樂不僅慘敗而歸,還暴露了大把大把的體制、制作、宣傳、發行的不健全。 夾縫中生存的校園民謠隨之扶搖直上。 高歌、徐鴻飛等人便是借著校園民謠的東風,成功創作出多首膾炙人口的校園歌曲,一開始只是在清華大學的校園吟唱,然后便流行于全國的各大高校。 資本的到來,通過成功的商業運作迅速風靡了整個社會并產生了極大反響。 有越來越多的校園音樂人加入其中,這段時間應該屬于校園民謠的黃金期。 屬于校園民謠的黃金期并不長。 網絡歌手紅了又黑黑了又紅、電影明星電視演員紛紛到跳到歌壇試水、創作人才的嚴重匱乏、港臺國際音樂對內地的沖擊、國內唱片市場的混亂和不景氣,校園民謠在此種環境下舉步維艱。 不少校園歌手紛紛轉行或退圈,要么轉變音樂形象祈求在偌大的音樂市場分一杯羹。 結婚后的高歌更多時候專注于幕后創作,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 校園民謠的花朵漸漸衰敗…… 期間民間音樂創作的繁榮和網絡的普及也讓一批“地下校園民謠”浮出水面,但也都如曇花一現般,轉瞬即逝,對校園民謠這個行業帶來的影響不大。 校園民謠風風火火的那些年,清華大學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創作搖籃和沃土。 這座以理工科著稱的清華園里冒出來的音樂人總是讓人津津樂道。 這么多年來,外人依然沒有搞清楚為什么清華這座以嚴謹求實而聞名的理工科大學會產生這么多的校園歌手。 徐鴻飛這個中途從清華退學的半吊子,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母校在音樂方面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 嚴謹求實的校園里也有屬于學生們的‘風花雪月’。 ………………………… 在公司里聊完了同其他音樂人合作的事兒后,徐鴻飛便開著自己的大g回家,按他這個身材一般車型還真裝不下他,要么坐上去開車也不舒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