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 羅汝才此刻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張獻忠這邊也在論功行賞。 信陽城之中文昌廟之中。 這座文昌廟香火鼎盛,就建筑規格來說,并不必府衙差上多少。這里就是張獻忠的駐地。 這一戰,并非張獻忠主攻,故而,張獻忠所部的功勞并不多,封賞也很簡單。張獻忠接下來要商議的才是大事。 “我們與曹操的聯合是不是要變一變了?”張獻忠說道。 “秉吾。”王秉真說道:“咱們的底子,咱們知道,能戰之士不過一戰出頭,大多還不是咱們的老底子,打打順風仗還行,一旦陷入困境之中,定然會如鳥獸散,而此行向東,還有黃闖子,等硬茬子,咱們與曹操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啊。” “你說的,我都知道。”張獻忠說道:“可是現在,曹操恐怕起了別樣的心思。” “義父,何必想那曹操有什么心思?在我看來,我軍兵強馬壯,沒有了他曹操,就未必不能打仗了,反而一直與曹操在一起,天下人都還以為,義父的名聲是被曹操抬起來的。”孫可望揣摩張獻忠的心思說道。 孫可望太明白他義父是什么人。 但凡他開口了,那就說明,他已經動了心思。 “義父。”張定國說道:“雖然義軍屢克大城,但是官軍實力猶存,陜西有孫傳庭,賀人龍,南邊有黃闖子,我們后面又有左良玉跟著。可以說危機四伏,左良玉之所以在我們后面緩步追擊,就是覺得我們與曹操合營,他沒有把握,如果我們與曹操分兵,到時候左良玉必然有所行動。所以此時要三思而后行啊。” “二弟所言,未必有些太過危言聳聽了。左良玉一直擁兵自重?還會為官府賣命嗎?只有派人送銀子給他,與他達成默契,也就不用交兵了,而且我們分兵,誰知道左良玉是追我們,還是追曹操?”孫可望說道。 “秉吾。”王秉真說道:“你要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曹操與闖將的交情可深了。” 的確,羅汝才在義軍之中,有名的名聲很好。與哪路義軍都很有交情。但是張獻忠更看重,王秉真這一句話背后的意思,那就是曹操與他分兵之后,很可能去投奔闖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