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說道這里,他不禁想起當年倉頡被冥河老祖殺死時的情景,若非他是受封天神,有神道符篆護著,早就被冥河老祖滅殺了真靈,哪還有今日。 “若我當年紅云能夠成圣,又哪里會有此后的種種災劫?至于老友你,在天庭、玄門、佛門、魔門這些大勢力之間,要做到各不得罪,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卻也不容易。也難怪你會開創(chuàng)縱橫家。人間的縱橫捭闔看似攪動天下風云,固然高深莫測,但這跟周旋于諸圣之間相比,便不算什么了。” 王詡道:“不過是謹小慎微,明哲保身罷了。當年天帝封我為地仙之祖,被老子為難,我上天求取至人之位,可惜天帝說我之道在未來,在后土娘娘處,可我至今不解其意。” 孔丘一怔,若有所思道:“有這事?” 隨即臉上露出一絲喜色,勸道:“那你還猶豫什么?這說明天帝掌握著能讓你證道的機緣,如此情況下,你竟還在明哲保身,不想得罪任何一方?老友啊,不是我說你,機緣也是要自己去爭取的,你都不愿意明確的站在天帝一方,就是有證道機緣,人家憑什么給你?你這中立立場,看似兩不得罪,實則兩邊不討好。” 王詡不由的陷入沉思中,這道理他自然也清楚,不過性格使然,讓他習慣和稀泥,想左右逢源。 再一個就是擔心一旦立場鮮明,就會深深得罪另一方,他這小胳膊小腿也怕經受不住。 所以他開創(chuàng)的縱橫家,往往兩個弟子分別出仕不同陣營的國家,不管誰贏誰輸,他縱橫家都不會輸,也是一種亂世保全的策略。 不過這次經孔丘勸說,王詡終于下定決心,既然這次人族道果沒機會得到,那就只能指望天帝所說的機緣了,如此再不表現(xiàn)一下,立下功勞,恐怕真的就是有機緣,也輪不到自己了。 一念至此,王詡丟下手中棋子,幾步踏出,來到中圣靈洲,背上寶劍劃過絢爛虹光,擋住兵主蚩尤的虎魄刀,口中道:“白起將軍,蚩子就交給我,你回去主持秦軍,打敗五國聯(lián)軍要緊。” 白起自不會推辭,雖然己方了力量強大,底牌眾多,不容易輸,但多份力量自然更好,說不得就能起到關鍵作用,所以轉身回歸戰(zhàn)場。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