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黃會長的考驗-《鑒寶直播間》
第(2/3)頁
上古無紙,以竹木作書,秦時改用隸書? 始用縑素。竹木重而縑素貴,士林苦之? 東漢蔡倫始發明造紙。
所以,紙張要從東漢說起。
可事實上? 東漢時期的紙張質量很差,并不是很普及? 遺留到今天的? 幾乎沒有實物。
三國時? 雖天下紛亂,然造紙業甚為進步。其中尤以蜀地產棉絲造紙更易,一切均照蔡倫之法。
至晉,則紙業更行進步,其最著名者則為子邑紙。據潛確《類書》載,蔡倫之后有左伯,善造紙,伯字子邑,故以稱紙。其所造之紙,極適書寫,惟取何材料用何方法,書史不體以理推之,亦不過將蔡倫之紙改善進步耳。
也正是這樣,晉朝的文學藝術進入了空前的發展高度。誕生了像王羲之那樣的書圣等千古名人。
至蜀地所造之紙,唐時已集大成,而尤以箋紙為最成功。
紙張的進步,使得文學等藝術進一步繁榮,造就了唐詩,白居易、杜甫、李白、吳道子等詩仙、詩圣、畫圣等面世。
南唐時,李后主酷嗜文事,對于造紙亦極經心,著名之紙有會府紙。
至宋,則紙之進步已登峰造極,以前之名紙無未仿造,而尤以澄心堂紙為最佳,宋代著名書畫大家多用此紙。
……
大家可以發現,紙張的發明和進步,早就文化的繁榮。當然,不能說全部功勞都是紙張的,但你不能否認它在文明發展歷程里面的重要作用。
眼前的這幅作品,紙張是明朝的新安箋,在當時也屬于名紙。
“那要是從書法本身來分析呢?”
胡楊笑道:“如果就考慮書法本身,你們看這幾個字。”
“有什么問題?”
胡楊想了想:“怎么說呢!意境這種東西,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簡單講,這幾個字不夠飄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