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光已逝永不回。 往事只能回味。 春去秋來,又歷十度寒暑。 這一日。 越州,安化郡,秦嶺外圍飛鷹山一處熔洞深處。 砰! 砰! 砰! 陳季川赤膊上身,奮力揮舞著鐵錘,一次次砸擊。在他的錘下,一口鐵劍逐漸成型。 大錘換小錘。 小錘換大錘。 一面控制鐵錘,一面控制劍胚。 通過力道的不同,在劍身兩面留下許許多多的紋路,看上去復雜深奧且精妙。紋路逐漸增多,一開始有些突兀,不大和諧。隨著時間推移,紋路越來越多,彼此糾纏,深層次、淺層次一層疊一層,竟然有一種奇妙的美感。 令人不忍移目。 不知過了多久。 陳季川終于停下,手上劍胚已經成型,只差最后開鋒。 一道道紋路被包裹、掩蓋、深埋,唯有少數顯露出來,煞是美觀。 常人看去,只以為是裝飾,卻不知內藏無限玄機。 用鉗子鉗住劍柄,揮舞兩下,略微感受一番。便將其往一旁巖漿拋去,掛在巖漿上方。 轉眼看去。 如這樣未開鋒的長劍,各種樣式、長長短短怕是有上百口。 被下方巖漿冒出的熱氣熏的搖搖晃晃,有離得近的,彼此碰撞還會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響。 “煉器也不容易!” 陳季川隨意看了眼,長嘆一聲。 一晃又是十年。 他進入秦嶺世界也有十八九年,從剛進來的時候,他就在感悟司徒空的道果,學習煉器方面的基礎知識。 對尋常修士來說,這些基礎就是最大的門檻。 煉器一道博大精深,不比煉丹簡單。 先要對各種礦石、金屬甚至其他各種各樣的煉材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夠辨別,能夠知曉特性,知道該如何提煉、如何淬煉,并能夠熟練運用這些知識。 僅此就要十年苦功,甚至更長時間。 在此期間。 還要學習‘煉器語言’。 法器、法寶為修士所用,本身便有極大威能。被修士煉化之后,威力更是遠超尋常兵刃。 而這一切,都基于法器法寶中的符文跟陣法。 一個個基礎符文,就好比是一個個文字。一個個陣法,就好比是一條條句子。想要煉器,想要刻錄符文、陣法,必須得將數以千計的基礎符文學會。 待到學成。 這時候就能煉制最低級的法器。 如僅有一個‘狂風’符文的‘狂風劍’。 如僅有一個‘輕盈’符文的‘輕身靴’。 這是最簡單的,只需要掌握基礎符文,只需要對相應的煉材有一定的了解,進而熟練的將符文刻錄在用相應煉材鍛造而成的器具上即可。 但這些說起來簡單,可就是這一步,也能攔住不少人。 往后鍛造更復雜的法器,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各個基礎符文的生克。哪些符文組合在一起,能彼此增幅,用較少的符文,就鍛造出較強的法器。又有哪些符文不能放在一起,會造成沖突。 如果多個符文組合在一起,不但不會沖突,反而會威力大增,這就是‘陣法’了。 這方面不能依靠死記硬背,必須了解其中規律。 因為不同法器、不同法寶,乃至相同法器、相同法寶,在煉材上也有極大或是細微的差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