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狄維爾教授和考瑞德教授在第四天便離開了華國。 他們在牛頓數學科學研究所還有著很多事情要去做,耽擱不得。 在華國停留的兩天晚上、再加一個下午,他們都和沈歡在討論“沈歡命題”。 經過這么兩位數學教授的幫著梳理,以及沈歡適時推進的一步,“沈歡命題”終于是到了柳暗花明的一步。 這么快的能推動“沈歡命題”的成功,也是他們放心離開的原因。 按照兩位教授的估計,基本上沈歡再從頭到尾的梳理整理一番理論和證明,最多一二十天的時間,便可以發表出來了。 狄維爾教授還特意叮囑了沈歡,到時候不要自己寄給數學期刊,要直接寄給他,由他出手寄出,這樣的待遇才會不同。 這樣數學界才會第一時間最快的得知這個偉大的令人振奮的消息。 沈歡不擔心狄維爾教授的用意。 以狄維爾教授的人品,根本不可能做侵占“沈歡命題”成果的事兒。 事實上狄維爾教授早就有了準備。 之前他連連就放出了消息,說自己的一個華國數學家朋友,提出了“沈歡命題”,并且在積極的證明這個命題,這就是先給沈歡背書定論了。 狄維爾教授之所以讓沈歡這么做,是因為一個普通的16歲學生寄出的論文,和一個世界級的數學家寄出的論文,受到的重視程度肯定不一樣。 沈歡欣然同意的同時,也心中暗自下了決定。 “沈歡命題”的論證文章,他自己肯定是第一署名作者,但之后的第二作者他就會添上狄維爾教授和考瑞德教授的名字,另外幾位之前參與討論和給予思路指導的數學家,他會添加為第三作者。 這樣既不損自己的光芒,還能花花轎子人抬人,感謝那些教授們一番。 在這些教授來說,金錢地位已經對他們的用處不大了,但如果能參與進這樣一個偉大的“費馬大定理”的論證過程中,在數學的歷史上留下他們的名字,他們應該是非常欣然高興的。 只不過送走了兩位教授,沈歡并沒有馬上就做論文的整理,沒有開始動筆寫。 因為一方面他得先準備《滄海一聲笑》的排練,另一方面還要事情要談。 《滄海一聲笑》雖然已經確定了上偆晚,而且是9點半這個黃金時間段來出演,但因為趙長壽、沈歡和水千雨都是新手,央.媽.的偆晚節目組生怕他們出錯,所以央求著他們多來幾次排練,熟能生巧之后,自然就不緊張了。 水千雨自然是一貫的大心臟,比沈歡還不緊張。 可趙長壽知道,這已經是自己最后一次的最重要的演出了,所以他就很緊張,對于這種要求是求之不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