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家真熱情,這么照顧自己。羅方伊很開心,欣然答應。后來她才明白,所謂的急活無外乎是這個社區誰家的下水管道壞了,那條道路出現了一起交通事故。 就這么點小事兒,發在報紙上連豆腐塊大小都算不上,有時甚至只是無用功,采回來又被總編室斃掉。 更讓人鬧心的是,從來沒有人會跟羅方伊說究竟錯在哪里,究竟應該怎么采怎么寫,全憑自己一遍一遍地被斃,一遍一遍地修改,一遍一遍地摸索。 在這個時候,羅方伊總是會懷念自己的師父——向北。如果向北在的話,不但不會放任不管,還會一個字一個字地幫自己校對修改。 選題策劃會是北江晚報社總編室每周一上午的例行會議,在這半天的會上,每個記者都要將這一周內的報道計劃做出匯報,總編室也會提示當周的社會熱點省市活動和主要選題。除了在家的全體記者總編室三名成員全部參加外,社長趙慶東有時候也會到會,聽聽大家有什么好的選題,這一周要重點打造哪幾個題目。 羅方伊,你這周有什么題目嗎?這一周的值班副總編是陳露。 記者報題的順序,通常都是以采訪部門為單位按照記者入職先后來排列,羅方伊入職最晚,所在的政文采訪組又是最后一組報題。因此,每次輪到羅方伊報題時,也就意味著記者們終于可以松一口氣——報題環節結束了。 陳總,羅湖小學有個暑假夏令營的活動,據說是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我想結合暑期安全,去看一看有什么可以報道的點沒有。羅方伊說話沒有一點底氣,說到最后時甚至連自己都聽不清在說什么。 陳露低頭在筆記本上記了下來:方伊剛到報社不久,大家手頭如果有什么活忙不過來的話,可以帶著方伊一起做。方伊,你也要多主動跟大家交流,積極認領一些題目。 好的,陳總。羅方伊說道。這個昔日的美女學霸,這一會兒卻沒了一點自信與傲氣。 陳總,這事我有責任,張智堯主動發言。 趙慶東于崇明側耳傾聽。在會上聽這小子發言,是一種享受,每次看似自我檢討式的講話,都能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方伊到崗第一天,我已經給她做了分工,并且把分工領域的情況梳理了一遍。我擔心他一時半會不能上手,所以先讓她學習和熟悉情況。下一步,我會盡快安排給她一些重要采訪。 大家原本以為是一次檢討發言,居然成了自我表揚。張智堯啊張智堯,你應該叫張忽悠吧。 報題策劃會的最后一個環節是領導講話。于崇明這個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說話不利索,但又特別愛叨叨。在選題策劃會上,只要趙慶東不出現,于崇明就被放養了一般,把原本一個簡短的會議撐成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每次只要他作發言狀時,大家先是象征性地拿起筆在本子上比劃比劃,然后又悄悄拿出手機,用本子擋著,打發這漫長的時間。 于崇明在每次例會上說的,幾乎都是重復的內容,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無外乎那幾個:大家要有奉獻精神和敬業精神;報的選題都要落到實處;要認真研究領會省里市里的政策方針和會議精神;要鉆研業務刻苦認真 于崇明每次講這些話時,似乎在努力地組織語言,讓腦子跟上嘴巴的節奏,即便是那些內容早已被大家倒背如流。 通常來講,他上一句跟下一句之間所花費的停頓時間,足以讓一個老記者寫出一條豆腐塊稿子。羅方伊看到于崇明那副神態,有幾次都忍不住想笑——天下竟然還有這樣奇怪的領導! 不過,趙慶東在的時候,于崇明就是另一副模樣了——一言不發,總是低頭做記錄。 趙慶東的開會節奏跟他平時的處事風格一脈相承:考慮細致周全不拖沓,但是會風也很嚴厲。只要趙慶東在,參會記者都不敢拿出手機來,而是乖乖地在本子上做記錄。即便如此,有時候還會被他一頓莫名其妙地大罵。 當然,報社里有趣的事情不止這些。羅方伊還發現,有些人報的選題看似很普通,但是經過記者添油加醋滔滔不絕地解釋分析后,瞬間變得高大上。不過,出了會議室之后,這些選題似乎都被忘得一干二凈,大家都是撿著順手的題目去做了。 終于有一天,羅方伊實在忍不住問一名同事,對方跟她道出了實情:方伊,以后你就會明白了。你干得好是那么點錢,干得不好也是那么多錢,為啥讓自己傷神費心地去琢磨那些個重大選題?那些事兒都是總編室領導想的,不然給他們設那個崗位干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