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于是,一人一牛,就這樣開始了長達多年的獨居生活。 在這些年里,來過鬼子;來過土匪,來過形形色色的人,牛二一直在他們當中周旋,卻一直保守著最初的堅持——那頭奶牛。 直到有一天,八路軍回來了。 這時牛二才知道,抗戰(zhàn)已經勝利了,八路軍也改名叫做了解放軍,他想要信守諾言把奶牛還給解放軍,卻被告知軍隊不能攜帶動物,并最終被解放軍把那頭奶牛送給了他。 最后的最后,依舊是一個人和一頭牛。 這就是那個讓管琥心心念念怎么也忘不了的故事。 ……………… 故事是這么個簡單故事,但是拍成電影的話當然就不會這么簡單了,而張步凡要做的,就是把簡單的故事變成不簡單的劇本。 怎么做?簡單,腦補唄。 作為一個專業(yè)的廚子和不專業(yè)的編劇,張步凡一直認為,編劇首先要具備的一大特質,就是腦補能力,而他在這方面似乎確實有些特長。 你看,就靠著那一小段落村大會的內容,他就能腦補出三種意味來,這不是腦補能力強是什么? 實際上,在看到這故事的第一眼,他腦子里就已經多了一些東西,比如說……柰子。 這玩意兒肯定很重要! 張步凡如是想,不然的話,為什么特么就一定得是奶牛?就因為能產奶?扯淡! 就和某位“先賢”曾經說過的,看到女人就想到柰子,想到柰子就想到果體,想到果體就想到性。 張步凡當然不是這樣的人,嗯,至少他自己是這樣認為的,但在看到那奶牛之后,他還是第一時間有了相關的聯(lián)想,并且很理直氣壯的認為,本該就是這樣! 張步凡也總算明白了為什么管琥說他懂他,不是他真的懂管琥,而是兩人同樣的喜歡腦補,而且同樣的心理猥瑣、陰暗、不要臉。 嗬,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