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果一款衣服,孩子喜歡、家長喜歡、老師也喜歡,那基本上就不愁賣了。 李萱直覺這兩款設計一旦生產出來,肯定也能大賣,便立刻詢問許逸陽:“許總,我們是同時生產第二款和第三款,還是先生產第二款?” 許逸陽說:“同時生產吧,不過產能合理分配一下,小部分產能用于生產第一款和第三款,大部分生產第二款,這樣等第二款走量之后,第三款積攢的庫存也比較多了。” 李萱點了點頭,說:“那我回去之后就安排一下。” 許逸陽問李萱:“再過個把月天氣就涼了,我們到時候轉做長袖t恤以及帽衫衛(wèi)衣,應該問題不大吧?” 李萱說:“這些都沒有問題,不過這些款式生產工藝比短袖t恤復雜,到時候產能未必能跟得上。” 許逸陽問:“繼續(xù)追加投資呢?讓工廠的規(guī)模再擴大一點。” 李萱說:“不光是擴大規(guī)模的問題,還有工人的問題,咱們本地熟練的制衣工人本來就不多,設備好買,但人不好招啊。” 說著,李萱又道:“其實我比較建議把訂單送到南方大的代工廠,讓他們代工生產,這樣速度能快很多。” 許逸陽點了點頭,說:“如果將來兔斯基能覆蓋全省甚至全國,肯定是要轉型找代工的,不過那樣的話,冠誠制衣不就顯得很雞肋了嗎?” 李萱認真道:“冠誠制衣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做大規(guī)模,跟南方幾千人的大廠比起來,確實沒有優(yōu)勢。” 許逸陽說:“從純粹經營的角度來看,最好的選擇其實是把冠誠制衣停掉,或者不再做繼續(xù)擴大的打算,把后面的需求都給到代工廠,但我還是希望冠誠制衣能夠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繼續(xù)擴大,別的不說,起碼能給營州提供一些就業(yè)崗位。” 許逸陽記得媽媽被服裝廠裁員后的無奈,現(xiàn)在的冠誠制衣能解決大幾十人的就業(yè)問題,如果還能繼續(xù)擴大規(guī)模,至少有解決幾百個就業(yè)崗位的潛力。 勞動力的南遷,主要是因為本地就業(yè)崗位的缺失。 從九十年代初開始到現(xiàn)在,北方的就業(yè)崗位空缺越來越大,不是勞動力自己想去南方打工,而是本地找不到工作、只能去南方打工。 許逸陽沒能力改變大趨勢,但起碼可以在營州本地起到一點作用,給營州解決幾百個就業(yè)崗位,就能緩解幾百個家庭的經濟壓力。 如果兔斯基覆蓋全國的時候,生產基地還放在營州自然是不可能,因為那樣至少要把冠誠制衣的規(guī)模擴大近百倍,時間成本、資金成本都很高。 但如果把齊魯省內的需求交給冠誠制衣,其實還是可行的。 本地勞動力更便宜、經營建廠的成本也不高,在本地自產自銷,也能提高周轉效率、降低中間成本,整體算下來,比全代工要劃算。 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跟李萱大概說了說,李萱聽完自然也很支持,但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擴大硬件其實很容易,花錢就能解決,但最麻煩的是招工,營州現(xiàn)在很難再招到熟練工人了,可從別的地方招又很難,成本也會增加許多,我現(xiàn)在還沒想好怎么解決。” 許逸陽問她:“咱們本地的技校、職高之類的,有服裝專業(yè)嗎?” 李萱說道:“職高倒是有服裝專業(yè),但是人很少,好像一共一個班還是兩個班,一年也就能出來幾十號人。” 許逸陽又問:“從基礎開始培訓呢?我們可以搞個對口的技工培訓班,從咱們營州招募下崗工人免費進行培訓,如果是沒有基礎的,我們集中培訓兩個月,然后送到工廠給嫻熟工打下手,再給兩個月時間練手,四個月起碼能做一點基礎工作了吧?” 李萱點點頭:“基礎工作四個月是肯定夠了,流水線的話上手也比較快。” 說著,李萱又問:“免費做培訓的話,成本應該會比較高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