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種成就,遠比一時的爭論更加重要。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許遠給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因此將會產生幾十上百篇論文,一定程度上推動古漢語文學的研究。 這不是一時的勝負能媲美的。 于教授,一敗涂地! 于教授一時不察,腳下一軟,跌倒在地。 他坐在講臺上,眼中失神,失魂落魄。 “不愧是感動華國十大人物。”曾老鼓起了掌,走上了講臺,主持大局。 有的文化人不太習慣大場面,但有些人則淡然的能夠適應任何場面,曾老就是后者。在他的主持下,這一場演講無比順利。 也從一開始的許遠和孟筱萱的交流,變成了他們三人之間的交流。 大師一出馬,立即多了很多新穎的東西,讓學生們受益匪淺。 不管是曾老的學識,還是許遠的角度,亦或者是孟筱萱的新時代獨立精神,都可圈可點。 臨到結束,曾老突發感慨:“我們搞文學的,是需要在方法上進行一些革新。但根源還是在思想上,不能本末倒置,以法亂真!有些看似有趣味性的方式,實則已經拋棄了教書育人的內核,我是不看好的。” “我一輩子編纂和修訂了那么多古書,有時候越看,越覺得古人之偉大。不是說他們有多么了不起,而是他們中有那么多人能夠為了文學為了教化而付出一生的努力,不求回報。” “每每想到此事,我心中都愧疚萬分。我輩同道,都應該以此為目標而努力啊。” 曾老是在自勉,也是在敲打其他教授、老師。 這幾年,高校學術氛圍濃厚的背后,是商業氣息的加重,更是金錢對高等教育的腐蝕,是要不得的。 這一點,從前幾年各個科目的收分線就可以略窺一二。金融、經濟、貿易、財經、會計等專業收分線飛速飆升,其他正兒八經的基礎科學、現代科學、高精尖行業的支撐學科等等收分線反而不得不降低。 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錢本位導致的。 不是說不好,而是人才不能都往錢眼里面鉆,這個社會,也需要一些真心做研究的人才行。 這種話,曾老平時找不到機會說。 趁著今天這個場合說出口,雖然會引起軒然大波,但總好過于無動于衷。 他抨擊的,就是于教授這一類方法派。 方法無錯,但因為方法而丟了教育的內核,這種人教出來的能是什么好學生嗎? 見仁見智吧。 這些話,別人也沒有立場說。 但曾老有,因為他這一生,確實是為了祖國的教育鞠躬盡瘁,不求回報。 許遠敬重這種有自我堅持的人,開口道:“曾老之才,曾老之德,許某唯有敬佩。其實任何時代都不乏曾老口中說的那些先輩。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我以為,曾老也是這般人物!” 許遠四句話,振聾發聵! 轟! 全場為之一怔。 很多都準備散場的同學齊刷刷的停止了自己的動作,然后看向了許遠。 包括曾老,同樣無比震驚的看著許遠。 許遠剛才,說了什么? 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