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三章北陰遺蛻-《元始諸天》
第(2/3)頁
一位位天宮帝主、古老者們,帶著三分忌憚警懼之意,望著這一尊玄陰大魔王相,陰風一陣陣呼嘯,自天地間回蕩著。
…………
惡鬼道,北方鬼域,背陰山!
所謂的背陰山,就是丹道所言的‘虛危穴,亦或是‘虛危山’,是真正的純陰無陽之地,乃為惡鬼道著名的一大奇觀。
道經有云:背陰之山,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嶺不行客,洞不納云,澗不流水,為生機之絕地!
至陰無陽,如此一方絕地,在整個惡鬼道都是少見的,光禿禿的山體之上,除了裸露在外的巖層,別無任何的生機之意。
遍數背陰山周匝之地,無水、無云、無風、無雷,近乎一座天地囚籠般,給這一座背陰山帶來惡鬼道少有的靜寂。
“背陰之山,酆都北陰帝最后的成道之地耶!”
帝紂一身黑色帝袍,矗立在背陰山絕巔之地,挺拔的身姿一如神山撐天,眉宇間那一絲絲冰冷,透著一股骨子里的桀驁。
他的眸光中不乏復雜之色,漠然看著這一片荒蕪之極的山巒,似乎是在觀賞著什么稀世珍寶,打量著每一寸山體。
如今的惡鬼道風起云涌,幾方大勢力都急于備戰,紂絕陰天宮也在不斷開拓進取,以至于帝紂都有些分身乏術。
畢竟,百萬陰兵人吃馬嚼不算,只是維持這一支戰兵,所需要的耗費就如山似海,家底稍微單薄一點的,甚至都不夠大軍一日的吞吐量。
而牽扯百萬大軍的事務,帝紂固然有著能臣干吏從旁輔佐,但也沒回有閑暇時間,來這背陰山踏青閑游。更不要說背陰山在惡鬼道,雖然是一方奇觀,但也不是誰都有能力來的。
所謂的嶺不見客,不是頂尖的大能人物,乃至于半步大神通級數的強人,還真是無法踏入背陰山一步,就是勉強踏入背陰山,也是步履維艱。
須知,‘背陰’者亦諧音‘北陰’,在古老的傳說之中,這一座背陰山之所以純陰無陽,乃是因為酆都北陰帝逆反先天之境時,在這一處地域留下的一具后天軀殼。
而這一具沾染了酆都北陰大帝氣息的遺蛻,經過漫長到難以想象的歲月,演化為現在的純陰無陽之地,化為了八千里的背陰山。
由此,背陰山在惡鬼道的地位一直很是特殊,不只羅酆六天歷代帝主,還有那些通天徹地的古老者們,都曾在此留下一份足跡。
這些強橫的存在們如此念念不忘背陰山,為的就是參悟先天大道真諦,寄期望于觀摩背陰山山勢走向,得以窺破虛妄見得真實,見得酆都北陰大帝的后天遺骸。
介時,就能借著這一具后天鬼道遺蛻,找到自身未來的成道之路,爭取窺見一條終南捷徑之道!
帝紂幽幽嘆息:“可惜,終南捷徑不是誰都能走的,自古以來的大能之士,能有五方鬼帝參悟遺蛻,得見先天無上大道!”
如今,帝紂之所以駕臨背陰山,自然有著他的道理所在,以他一身修為之精進,也該嘗試一下參悟背陰山之密。
這一座在尋常鬼修眼中,平平無奇的背陰山,內外死寂一片荒蕪,光禿禿的八千里山巒之間,一股子衰亡頹廢之氣,悄然沉寂在連綿起伏的陰山山體之上。
可是,在帝紂這尊身經八千一百劫的半步大神通眼中,卻恍若億萬萬鈞重的陰氣混合,一重重陰氣自冥冥之中垂落。
一莫可言狀的存在,以一簇黑色火焰的形態,在這一重重陰氣之間灼燒著,億萬萬無可計數的念頭,在垂落的陰氣中翻騰不休。
這一存在狀態本身,就極為的難以言喻,每一絲念頭混合陰氣,每一縷陰氣混合念頭,二者相互混合之下,恍若一顆心臟般不住的跳動著。
伴隨著‘陰氣心臟’的每一次的跳動,每一次脈動起伏,都是無窮無盡的至陰之氣,在與冥冥中的惡鬼道規則應和。
幾枚鬼符神篆演變相生,競相環繞著這一枚‘陰氣心臟’,每一枚鬼符神篆變化莫測,前一刻是一種形態,下一刻又是另一種形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黔南|
潞西市|
班玛县|
乌鲁木齐市|
桦川县|
宜昌市|
枣庄市|
莱州市|
凤庆县|
醴陵市|
同江市|
怀柔区|
牟定县|
汉川市|
临邑县|
新田县|
南汇区|
昌平区|
新干县|
新巴尔虎右旗|
呼玛县|
通渭县|
涟源市|
鹤山市|
永昌县|
海城市|
山阴县|
华蓥市|
高陵县|
泽州县|
洛南县|
山西省|
镇赉县|
奉新县|
凉城县|
哈尔滨市|
建平县|
海门市|
大石桥市|
故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