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投資(二合一)-《影帝重回十八歲》
第(2/3)頁
老家的那些茶客,更喜歡喝帶葉子的,一芽一葉才是上品。
如果真是當口糧茶,其實中芽和次芽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說說吧,你那新戲是怎么回事?”韓平坐到寧遠旁邊的沙發上,好奇道:
“你是真有,還是故意說出來氣她的?”
寧遠輕啜了兩口后,把茶杯放在茶幾上,笑道:“兩者都有吧,她當時那些話真把我惹毛了。”
“是什么樣一部戲?”韓平問道。
“金粉世家。”寧遠說道。
韓平一愣:“張恨水先生寫的?”
寧遠點了點頭。
“這個可是拍了好幾部作品了,不說四十年代的周曼華那部,香江也在四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拍了他的電影,知名度可不低啊,拍好了可以收獲很多,但只要稍有差池,恐怕就會被口水淹沒。”
這個寧遠當然明白,這部小說還不是直接出版的,而是從27年開始在《世界日報》上連載,一直到32年才寫完,歷時了五年多的時間,積累了無數讀者。
當時的《世界日報》總編輯張友鸞就評價過,這部小說如果不是章回體,而是用的現代語法,它就是《家》;如果不是小說,而是寫成戲劇,它就是《雷雨》。
張恨水自己也說過,這部小說在創作的時候,很大程度受到他一直喜歡的《紅樓夢》的影響,而且立意也相似,都是借助愛情和大家族的衰落,抨擊當時的腐朽。
在完結八年后,當時如日中天的國華影業公司就把這部小說改編成電影,并交給剛剛嶄露頭角的周曼華來飾演冷清秋。
在41年上映后,周曼華一炮而紅,跟那位鼎鼎大名的周旋一起,成為國華影業的兩根臺柱子。
除了這一部外,香江那邊在48年和61年也各拍了一部,而且這兩部時隔十三年的兩部電影,飾演冷清秋的都是白燕。
一方面是她當紅,再一方面,也是因為她的優秀和敬業。
從38年開始,到62年,白燕每年少則五六部戲,最多的時候,50年25部,51年拍了37部,52年拍了24部,僅僅這三年,就八十多部,比現在很多電影人一生拍的都多。
盡管這樣,她在這時期還算不上什么,因為大家都快,而且更快。
那時的香江,都是快槍手,遠比這時期的王晶、文雋快多了,一部戲的制作周期只有一周,放這時候誰敢想象?可就是現實,否則也不會有‘七日鮮’這個詞。
而白燕,就是反‘七日鮮’的一員,就可以知道當時的狀況。
當然,七日鮮也不是指就是七天這個實數,而是形容時間短的虛數,不過大部分都不超過十天。
比如王晶的父親王天林,他就是那個時期的名導,他的回憶錄就寫過——
由星期四決定那天起算,制片馬上找演員,找現成劇本或通俗小說,找一個鬼才導演,找一班手腳快的工作人員,一天工夫便可辦妥。
這時候,大家聚在一起談一談,由導演說出一個大概的拍攝方式。星期六這部新戲便能開拍,一邊拍一邊寫對白。有時候拿了一本小說就可以拍攝了,同時還要一邊沖印剪接。
拍到星期一,這時候可能已經工作了三天三夜,拍攝部分全部完成,星期二做一天善后工作,連夜印拷貝,星期三正好是第七天。一個拷貝送到電影檢查處去審查,其他拷貝送到各戲院準備放映。
當然,這也跟那時候的電影產業發達,有大眾的觀影基礎為前提,否則缺哪一個都玩不轉,即使粗制濫造都能賺錢,為什么還要精雕細琢?
而且那時候的確有很多天才,不說那時候,就說前幾年,劉振偉為了補救王家衛《東邪西毒》因為晦澀難懂的票房慘敗,用27天拍了《東成西就》,結果票房大賺不說,還成了精品。
這些經歷,都讓慢工出細活充滿爭議,就像白燕的那兩部《金粉世家》,第一部48年拍的,那年她拍了16部,第二部61年拍的,這年她拍了12部。
盡管這樣,這兩部戲也依然都大賣,其中的形象都深入人心,當然僅僅是香江那邊。
不過,這些作品因為年代久遠,也只有一些行業內的人看過,比如韓平他們,所以韓平才覺得,寧遠這其實也算翻拍。
“雖然因為隔得遠,很難發生那種翻拍的固有印象對比,但作為一部經典,你也不能不謹慎。”
聽到韓平的話,寧遠點了點頭:“所以,我昨天順帶把李紹紅的大功臣也給挖了過來。”
韓平:(⊙o⊙)
“這都行?”瞪著眼睛看了寧遠兩秒后,韓平才愣愣道:“你怎么做到的?”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泉县|
邹平县|
新巴尔虎左旗|
井冈山市|
五台县|
西乌|
辉县市|
安平县|
桑植县|
朝阳县|
英山县|
阿合奇县|
黄石市|
平凉市|
沧源|
怀来县|
仙游县|
资阳市|
德兴市|
临湘市|
和林格尔县|
阳谷县|
北海市|
紫金县|
新龙县|
简阳市|
登封市|
陈巴尔虎旗|
台北县|
壤塘县|
赤峰市|
广西|
昌宁县|
轮台县|
崇左市|
林西县|
宁乡县|
河北省|
松潘县|
平顺县|
沙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