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一輩子,寧遠獲得類似的最佳新人,比現在晚了十年。 剛入行的前幾年,寧遠大都演一些小角色,因為相貌的關系,基本都是耍帥的花炮,后來再看當初演的:什么玩意兒啊這是。 女人是花瓶,男人是花炮,沒毛病。 要不是那張臉,估計都沒導演愿意要他。 沒科班學習的經驗、沒演技,寧遠只能自學,或者向同劇組的一些演員請教。 有的會像鄭佩這樣,有問必答,有的就隨便敷衍兩句。 更有甚者,寧遠剛到跟前沒說兩句,就被助理推開了,而正主眼皮子都沒抬一下。 不僅如此,一些觀眾還會罵他面癱。 正是經歷了這些,才讓寧遠發狠,勢必要混個模樣出來。 所以,在那之后,寧遠不再接偶像劇,而是自己托關系求一些試鏡資格,投資大小沒關系,重要的是劇本和角色。 一旦拿到資格,寧遠就全身心投入的去揣摩、寫人物小傳,一點點對著鏡子練,手的動作,腳的站姿,一個眼神的轉動,都通過人物當時的心境來表現。 功夫不負有心人,試鏡時,寧遠終于拿到一個心儀的角色,盡管是小成本制作,但寧遠不在意,因為他覺得這部劇不錯,這個角色也有極大的發揮余地。 最后這部劇被一家省級衛視的下屬臺買斷,然后在他們晚間播出。 盡管不是衛視,但小成本能有這個結果已經非常不錯了,要知道每年投拍的庫存片,和播出的比例,最多也就十比一。 能在電視上播出,就已經超過其他百分之九十的劇了。 雖然小成本,但導演和制片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去奮斗,對演員的要求很嚴格,再加上劇情也不錯,結果不言而喻,小火了一把。 如果不是演員除了男女主外都不太出名,可能還會再上一個臺階。 但對寧遠來說,第一次的突破,成功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年底的電視劇評選,這部劇提名了好幾個獎項,但博弈的結果,就是最不起眼的最佳新人給了這部劇,給了寧遠。 因為在提名的幾個獎項里,只有最佳新人除了寧遠外,其他演員沒法服眾。 有了這樣一個獎項,還有他在戲里展示的可塑性,寧遠就有了高質量的試鏡邀約,才算是正兒八經邁出第二步,可以挑戲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