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一大早,寧雨是第一個起來的,把灶上的兩口鍋都燒滿水,一鍋用來洗漱,一鍋下餃子。 雖說他們住在縣城,實際上就是城鄉結合部,直到十來年后,巷弄的路才硬化。 離他們不遠處就是一座小山,以前大家都燒柴的時候,那山直接禿了,這幾年大家都開始燒煤球,再加上植樹造林,山再次綠了起來。 而寧家,就坐擁一座山的財富,前幾年那段時間寧大強做夢都會笑醒,都是我的,那么多財……嗯,好吧,是柴。 根本不用砍樹,散落的枯枝干燥的樹葉,還有松毛遍地都是。 隨后寧遠和寧大強也都起來了,寧遠掃院子和門口的炮紙屑,寧大強則把家里的瓜子花生糖果裝盤,還有煙拿出來。 初一早上街坊鄰居都會互相拜年,男人發煙,小孩子則給糖果什么的。 女人一般都在家里,畢竟男人帶著孩子出去拜年,家里得留人,接待來拜年的街坊,直到初二初三才開啟走親戚模式。 如果家里去年有人過世,初一初二這兩天就會有燒新香的祭拜,初一自家近門過來,初二是親戚好友,一般都是帶著紙和炮。 所以這兩天縣城各處依然能聽到炮聲。 正忙活著,寧巖和寧雪也都起來了,穿上寧遠買的新衣服,喜氣洋洋的,寧雪去幫寧雨盛餃子,寧巖則去幫寧遠倒垃圾。 幸好現在還沒有垃圾分類,否則被地上水漬弄濕的炮紙一個個挑出來,寧巖就得崩潰。 吃過了餃子,寧巖和寧雪搶著去洗碗,而寧大強則帶著寧遠出門拜年了,家里就由寧雨招呼。 拜年很快,就挨家挨戶去說個吉祥話,別人看到寧大強今天竟然穿了一件嶄新的毛呢大衣,都驚訝不已: “老憨,終于舍得買件新衣裳了啊,不錯不錯。” 寧大強咧著嘴裝謙虛:“哎呀,小遠買的,不讓他買非得買,瞎花錢。” “這是孩子的孝心。” “這倒是,幾個孩子都挺孝順的。” “多好,那時候我們都說你瞎逞能,這一轉眼,幾個娃都長這么大了,嘖嘖,看看小遠,一表人才的,以后都不愁說對象。” “哈哈,這屁大一點的,說對象還早呢,倒是你家那小子,聽說都考上研究生了吧,以后要發大財啊。” 寧遠就跟在旁邊笑著,也不吭聲,由著他們互相吹捧。 大人們湊在一起,總喜歡說自己的孩子,但又不會明著自夸,都會夸別人的孩子,然后別人也會投桃報李,來夸自己的娃。 其樂融融,多好。 街坊鄰居的,雖然有時候市儈,為雞毛蒜皮的事情爭得臉紅脖子粗的,但大過年的,都不會破壞氣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