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北京到了五月份,中午就很熱了,溫曉光手里端著杯奶茶,白色襯衫卷起袖子,剛從外面回公司,大太陽真是曬得他發熱。 陳北從中海趕到北京,剛剛就是他們兩個出去的。 “單書記的事你做的好,現在反腐這么厲害,咱還是別干那個違法的事。”溫曉光是贊賞他安排了合適的項目,“怎么樣?那個女孩好搞定嗎?” 陳北長舒一口氣,“就只能當她是小孩子唄。” 能聽出話里的一些無奈, “資本不管發展到什么程度都要秉持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初心,即使不談理想,從利益角度來說,這也是求存的辦法,所以你也別無奈了。” “去年十一月,leader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概念,今年一月扶貧辦出了方案,與此同時互聯網經濟漸漸開始亮眼,我們不能什么都不做啊。” 陳北大概是想到了自己會有什么新的任務。 “你想怎么做?” “在這個領域電商基因太好了,它是國家認可的農村脫貧手段,相比起來微拓在業務層面的可操作性不大。”溫曉光邊喝奶茶邊說,“但是,這不代表咱什么都不做。” “其實想法早就有了,2月份時候那么多人都關心溫曉光賺到的30億美元怎么花,我想……應該要做一個公益基金。” “針對扶貧?”陳北本以為會是下一步的投資方向什么的。 “不管做什么行業,發哪一路財,一定要記得,不要反潮流。” 溫曉光并不相信馬蕓退休是陰謀論,太過捕風捉影,基本可以說是無跡可尋,因為馬總本來也沒想怎么樣,好好做生意的人,你干啥弄人家?目的是什么? 再說了,和他一個層次的商人又不是一個兩個,身價上千億人民幣的多著呢。 而馬總本身也很懂,不論是螞蟻森林,還是淘寶村,還是鄉村教師,背后的底層邏輯就是服務國家,協助政府,比王建林的頭鐵要好多了。 溫曉光也一直注意這一點,到他這個境界,應該注意了,即要向社會傳播正能量,要用所掌握的資源去為這個國家和民族做點事。 先要付出才會有所得。 “幾分利益,幾分情感?” 陳北的這個問題,他實話實說,“五分利益,三分情感,兩分安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