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巷戰血前仇-《大明海殤》
第(1/3)頁
巷戰,自古以來就是戰爭最殘酷的形式。不同于遠遠地開槍放炮,巷戰刀刀見血、拳拳到肉,往往是兵員消耗最快、對參戰者損害最大的階段。
隨著平壤城幾面城墻告破,倭寇不得不退入城中,想要通過復雜地形牽制住大明軍的進攻。
可是此時的大明軍隊已入高山流水、勢如破竹,豈是倭寇能夠抵擋的?
在戰斗中,李如松親自率兵攻在一線,行進中他的戰馬被滿天橫飛的槍彈擊中、暴斃當場!
李如松跳下死馬,換馬再戰!結果新換的戰馬不熟,被槍火聲嚇得受驚、帶著李如松墜入戰壕之中!李如松提著韁繩、飛馬出坑,率軍再戰!
本來這些倭寇相當自傲,覺得己方擅長使用刀劍近身搏殺,一定能取得巷戰的優勢,一直拖到援軍到來。結果大明軍主帥向前,三軍用命,很快城內的倭寇就受到了強烈的壓制,開始急劇收縮!
這其中,源自戚繼光戚都督的戰法起到了很大作用,大明軍步騎兵以火槍開路,結成陣型、相互配合,一個個小單元很好的協同協作,其結果就是以極快的度絞殺著城中哇哇叫著沖來拼命的倭寇!
這些倭寇本來是勇猛,但是他們并不傻——見到沖上去的同伴被對方小陣型中的狼蕪手用長兵器架住,又被后面的刀盾手、長矛手挨個收割!后面想要沖上去的友軍卻被陣型最后的火槍手一槍致命!
這哪里是戰斗,分明是屠殺好嗎?
大明軍在城中放起大火,同時疏散民眾。躲藏在民房、牌樓之中的倭寇就像是被炸出來的老鼠,要么沖出來被剿滅,要么膽寒的向著城東逃竄。
在大明軍瘋狂的傾軋之下,這些幸存的倭寇紛紛藏進了城東練光亭土窟,還有包括小西行長在內的另一部分倭寇則逃入了風月亭土窟之中,固守待援。
但是,盡管戰況向著大明和高麗聯軍方向劇烈傾斜,但倭寇心中的斗志還沒有完全崩潰。他們心中還有最后一線希望——援軍!
期望的援軍有三個方面,一是牡丹峰頂部的松浦鎮信所部騎兵,希望他們能夠早些突破防守、下山沖擊大明軍背后,幫助緩解城中部分的壓力。
另一個方面是在大明軍背后,有大友義統部六千余人駐扎在鳳山附近,隨時可以前來增援。
還有最后一個方面,也是小西行長最期待的,那就是來自東南邊的、主公羽柴秀吉的強力支援!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所期待的三個方面增援,有兩個方面已經沒有希望,有一個還在遠遠觀望,不知道進退選擇、何去何從。
進攻牡丹臺的吳惟忠,他的部隊是戚都督一手訓練出來的戚家軍。士兵們訓練有素,戰術素養極高,同時戰斗意志極為堅定,在與倭寇的戰斗中無往不利!
牡丹臺易守難攻,上面的倭寇彈如雨下,中彈的戚家軍無不傷亡倒地。但防守的倭寇終究擋不住戚家軍的拼命廝殺,紛紛后撤。
沖鋒在前的吳惟忠宛如天神,受到倭寇的集火攻擊!他的胸前被倭寇火槍彈丸射中,頓時血流如注!
但吳惟忠捂住傷口、依然死戰不退,將重傷之軀靠在陣前石頭上,繼續揮刀指揮將士作戰!
他手下的戚家軍見主將如此,更是舍死忘死、全力向前!尖刀營的幾十名戰士扔下刀劍,一人拿著兩面盾牌,組成人形城墻向前突進!期間不斷有彈丸透過盾牌間隙打中戰士,但后面的人依舊死戰不退,在友方火器的掩護之下直達倭寇城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利辛县|
台南县|
资溪县|
景德镇市|
东乌珠穆沁旗|
资兴市|
九江市|
肥乡县|
安康市|
钟祥市|
阿拉善右旗|
和林格尔县|
定南县|
曲靖市|
四子王旗|
兴仁县|
闽清县|
伊川县|
苍溪县|
崇文区|
佛冈县|
九龙坡区|
班玛县|
鸡泽县|
卓资县|
如东县|
新建县|
繁峙县|
余姚市|
黔西|
苍山县|
聊城市|
汝南县|
德安县|
安福县|
容城县|
辽宁省|
榆林市|
崇州市|
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