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113.【爆11】行舟小敘-《大明海殤》


    第(1/3)頁

    佐久間盛政穿著一身黑紅相間的鎖足具,腰插著肋差,帶著兩名小姓上了船。盡管剛剛遭到伏擊,此時依然精神高漲,充滿著豪邁的氣勢,真不愧是一員虎將!

    于是我自然是要走到軟梯處迎接。之前的初一都做了,何不做全十五呢?不將利益最大化,那不是我的作風啊!

    上船后,佐久間盛政先是一愣,本以為是熟人出手想救,卻不料見到一張生面孔,而且穿著打扮不似是東瀛人士,卻像是大明朝的衣著。

    佐久間盛政不由得愕然道:“不知道是明朝的哪位大人出手相助!在下佐久間玄蕃勝政!見過恩人!”

    我朗聲笑道:“鬼玄蕃不必客氣!我乃大明朝一等子爵孫啟藍,因身體不適宜為官,便致仕辭官來了東瀛尋些營生!”

    佐久間勝政拱手道:“原來是子爵閣下!任上想必也是有官位的吧!”

    我擺擺手笑道:“區區正三品都指揮使,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啊!”

    這佐久間盛政乃是公家授予的正七品玄蕃頭,并不是很高的官職。聽到我是正三品致仕的官員,又這么年輕,頓時肅然起敬,一個勁兒向我稱道,表情甚是虔誠。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在東瀛,所謂的“官位”,其實是“官”與“位”的兩個概念。

    所謂“官”,就是大家看到的這一套東瀛官制,基本上脫胎于約公元700年的《大寶律令》和十世紀初的《延喜式》,分部門、領域不同,又各有歸屬。

    所謂的“位”,也即是位階,換句話說就是身份等級,又有待遇高低的意味。日本的位階受我國隋唐九品正從上下階制的影響,自一位到八位,各分正、從兩級;而從三位以下,每一級再分上、下兩階。

    也就是說,四位至八位每一位之內有四階,例如:四位就分為正四位上、正四位下、從四位上、從四位下;在從八位下之下尚有大初位上、下兩級和少初位上、下兩級。這幾級,類似于我國隋朝的“不入流”。

    在東瀛戰國時,“位”在一定程度上比“官”更重要,可以有位無官。反之,就任一定的官職,則必須有相配的位階,即所謂“官位相當”。例如,東瀛的太政大臣只授予正一位或從一位的官員,中納言通常由從三位的官員擔任。

    而我的三品之“位”已經高于中納言,大約和大納言的位份需求相同,這已經是相當于內閣常委級的人物,不由得佐久間盛政不欽佩!畢竟,很多人終其一生都走不到這樣的位置。而我卻在這樣年輕便做到了。

    客觀的說,在戰國前、中期,從三位以上的高位基本上都被控制在皇室貴胄手中,而武士的官位則相對偏低。

    比如,作為武士門面的將軍足利義晴才是從三位,足利義輝更只是是從四位下,足利義榮則只是賴在從五位下。

    再比如,東瀛戰國聲名卓著的大名——如毛利元僅獲封從四位上、今川義元從四位下、島津義久從四位下等,這些頭面人物也不過在從四位內徘徊,而這些都已經算很高了。普通的大眾臉大名一般都保持在五位至六位之間,家臣就更低了。

    到織豐時代后期,天下大勢已定,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武士出身的織田信長官至正二位右大臣,豐臣秀吉更是破天荒地爬上了關白太政大臣的人臣至高位!其家臣的官位也是水漲船高,四位的就已很普遍了。

    不過目前此時,已故的織田信長還沒有對官員大肆封賞,我這個正三品已經是極為拿的出手了!

    此時,佐久間盛政對我已經用上了敬語,他跪坐于地,上身極度躬傾著道:“指揮使樣!再次感謝您的救命之恩!日后山高水長,我佐久間玄蕃勝政必有厚報!”

    我連連擺手,大笑道:“鬼玄蕃不世之勇武,豈可荒廢于此!我的出手,乃是順天應人罷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徐县| 彰武县| 芜湖市| 九龙县| 安乡县| 鹤岗市| 密云县| 百色市| 双鸭山市| 墨竹工卡县| 滦南县| 德格县| 吉林市| 老河口市| 昌平区| 隆德县| 嫩江县| 沅江市| 长垣县| 湛江市| 梁平县| 巴塘县| 珠海市| 美姑县| 阿拉善右旗| 阳江市| 五莲县| 广丰县| 浙江省| 襄汾县| 新晃| 拜城县| 吉木乃县| 静宁县| 洪雅县| 花垣县| 清丰县| 全南县| 定襄县| 卢湾区| 聂拉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