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蘇釗在艦橋上認真閱讀著飛船行星登陸操作的各項條例說明,人員維生指南和相關登陸功能的資料。 天狼星號既然擁有行星登陸功能,那么其功能一定是完備的,比如維持艙內氣壓,溫度;行星地表探測,提供人員活動的大氣載具和地表載具,相關的無人機,極惡劣環境下的人員防護機甲,生態隔離艙等等,用以保證乘員行星表面活動和維生所需。 結合資料,開始梳理未來地表活動的相關事宜。 天狼星號有三顆軌道衛星,用以在飛船登陸后作為導航設備和通訊設備,有一定的地表觀測功能,采用的高能電池和太陽能板供電,配有離子推進器。 載具方面有以下幾種: 大氣層載具,利用的是空氣動力,是大氣層內飛行古老成熟又有效的載具,天狼星號一共搭載了3架,兩架單人載具,一架3人載具,都在飛船頂部中后方的載具艙內。 地表載具,有著一臺封閉式人員運輸車,兩臺自動貨運車,默認裝的是履帶行動模塊。 還有四部單人的地效飛行機,因為體積小速度快飛行靈活的特點,一向是人員地面活動的首選。這東西聯邦有個古老的名字叫做飛行摩托,雖然蘇釗并不明白什么意思,但駕駛體驗讓人欲罷不能。 還有就是一些無人機,它們根據型號不同擁有環境探測,充當信號中繼站,跟隨人員活動,實施人員急救等功能,這些載具都存放在飛船底部兩側的載具艙內。 人員防護則有防護裝甲和防護機甲。兩者都有氣壓溫度維持,氣體過濾和水體供應,以及物理防護等功能,前者優點是貼身,體積較小,穿著的時候也能駕駛載具。 后者其實也算載具的一種,不過因為只能地走,歸為防護設備;優點是大體積帶來的長時間續航功能和強悍的極端環境防護功能,更因為有動力設備能提高駕駛者的活動能力,也可以當工程設備來使用。缺點就是行動范圍小,腿短,運輸方式一般是被自動貨車裝載或者飛行器吊著。 最后是一臺4乘員潛水艇,耐壓極限為300Mpa。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