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整個御書房都陷入了沉默。 當兩位相公看完那封奏折之后,先是對視一眼,隨后抬起頭,看著滿臉怒氣的皇帝,都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最后,還是皇帝自己喘了口氣,平靜了許多,然后說道:“這是要以兵馬來逼迫朕了?先前,不是爾等一口一個永昌侯忠貞可信么?” 他的目光掃過面前眾人,被他的視線掃到之人,都低下了頭,便是剛來的兩位相公也不例外。 不過,這些個人的心里難免便要嘀咕,當初最是信任那永昌侯的,可不就是您這位九五之尊么? 但是這話,沒人敢說,而且更沒有人敢輕易斷定永昌侯要叛變,這里面涉及的事實在是太多了,牽扯的利益和人,乃至諸多群體,更是層層疊疊,難以盡數。 相比之下,新近崛起的定襄侯,情況就好得多了,除了魏家之外,幾乎沒有多少牽扯。 思慮至此,很快便有一人出列,說道:“按說那永昌侯過去兢兢業業,為國駐守,操練兵馬,幾次風波,他都第一時間帶兵平息,很是善戰,尤其是這次北伐,永昌侯也是貢獻頗多,這等人物豈是說反便反的?要我看,還是被逼迫所致。” 眾人尋聲看去,見是兵部尚書楊止。 皇帝也看了過去,眉頭緊皺,冷聲道:“那依你之見,他還是被迫?” 楊止拱拱手,說道:“定襄侯那篇對局勢的分析,在座諸位怕是都看過了,那就該看得出來,那話里話外所指,豈不就是幾位封疆大吏與藩鎮將領?那話初聽有理,但其實經不起推敲,偏偏流傳甚廣,先前眾多勛貴也因為這事而頗受非議,人心惶惶,永昌侯反應巨大,也是情有可原的,況且他也說了,主要是下面的人……” 啪! 皇帝直接拿起手邊的一份奏折砸了過去。 楊止連忙后退,隨后低著頭,不敢再多言了。 “好好好!真是好,他永昌侯仗著兵馬、關隘,威逼于朕,你身為朕的兵部尚書,不想著如何分析局面,反而替他羅致遠分辨起來了,你到底是拿得誰的俸祿?是當得誰的官?” 楊止登時面色大變,直接跪倒在地上,也不敢抬頭,便就說著:“臣……臣有罪,但臣所言,也是發自肺腑,此事……還是要搞清楚緣由,畢竟永昌侯手上,可是有幾萬的兵馬,還盡在河中之地……” 皇帝冷笑道:“你要搞清楚緣由,好!很好!那不如你來做使者,去他羅致遠的營帳中問問,他到底是因何要坐下這等悖逆之事,又有什么目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