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重達千斤的鼎放在了擂臺上,發出沉重的落地聲。 九鼎,是龍國的圖騰之一,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征。 古老的龍國夏朝、商朝、周朝三代都把鼎奉為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戰國時,秦、楚皆有興師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周顯王時,九鼎沒于泗水下。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權利象征與意義,亦曾屢次重鑄九鼎,歷史上的皇帝武則天 、宋徽宗都曾鑄九鼎,來祈禱國泰民安。 當然,在2000多年前,有位叫做“嬴蕩”的大力士,本來是王位高高在上的國君,但是由于自己力大一時興起,舉鼎身亡。 從此以后更有一種說法,就是鼎是國之重器也,不可隨意為之,否則必受其害。 而到了現代,隨著皇權的衰落,鼎也進入民間,成為藝術收藏品和寺廟等地的香爐或者祭祀工具等,神圣感也隨之降低。 舉鼎在龍國世家也是訓練方式之一,從百斤到千斤,甚至還有傳說中的萬斤之鼎,都是各個家族檢驗后輩氣力、毅力的重要修煉方法之一。 類似運動員舉石鎖,或者健身運動員的杠鈴,只不過鼎更難舉,而只有真正的大力士才可以進行類似的訓練,畢竟這種訓練有一定的危險性,對舉者的要求很高。 作為了解龍國文化,在龍國秘密訓練過的教練,之所以選擇舉鼎,就是他認為像龍大、龍一這樣的年輕人,即使有一身好功夫,也無非是內力、技巧或者龍國的一些秘術,至于舉鼎這樣的大力士項目,一定是他們的弱勢。 千斤之鼎,若非強壯的肉體力量和技巧,要比所謂的健身設備或者舉重比賽的杠鈴難度大得多,因為要掌握身體的重心和平衡,還要有拔山的力氣,否則一般瘦弱、氣血虛的孩子絕對不允許進行這樣危險的訓練。 教練有力氣,在寒冷的地帶,獵狼、獵豹長大的戰斗民族,絕對不是浪得虛名,一個有力氣的人,學習過龍國的傳統功夫、以及西方的舉鐵、截拳道等技術,相信在純粹的力氣上絕對不會輸給龍國的戰士,何況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 其實在場的好幾個殺手也這樣想的,但是對于千斤之鼎是一點信心都沒有,在羅本的誤導下集體選擇了撞玻璃,沒有想到撞到南墻上去了而已。 看著走上擂臺的龍一,天性有些狡猾的教練選擇了后舉,這也是龍國隊員給各國殺手們的比賽特權,表示著大度和自信。 “龍一先生,你先請” 龍一瘦弱的身軀站在巨大的鼎面前,任何人看上去都有些玄。 龍一皺皺眉: “舉鼎,如果兩個人都舉起來了,那怎樣算輸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