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胡門外道,難立大雅之堂;蠻夷腥膻之氣重,于國無益,于道無助。斯無君無父,不通禮道者,安以昂藏之軀行天下? 今令爾輩沐我華夏文明之輝,摒棄前嫌,遵循禮道,棄胡佛,而立漢梵,以此之能,勸人向善,當可立于茫茫青穹之下…… 即刻施行! 大業一十二年四月六日。 中書令臣鄭玄明宣 中書侍郎臣崔鳳舉奉 中書舍人臣姜燁,少保寇仲行 奉敕如右,牒到奉行。 .........大業一十二年四月六日。 ..........................侍中臣李 ..................黃門侍郎臣裴矩 ......................給事中臣王燁” 短短幾百字的圣旨,寇仲卻是宣得不疾不徐,抑揚頓挫。 但端坐于董家酒樓各間包廂之內的眾人,乃至于此時正伏地聽召的了空、師妃暄等人卻是聽著這徐徐道來的圣旨,不由神色一變再變。 寇仲名義上雖然代表的是江都小皇帝,可實際上不論是寇仲還是小皇帝,樓觀道都是其身后最大的靠山,而在道門之中,樓觀道又是最為急于對付佛門的先鋒主力軍…… 因此這小皇帝敢下如此之圣旨,并且派寇仲前來宣旨,其中之意沒有半分掩藏…… 這份圣旨中的意思,十有仈jiǔ是來自于樓觀道,來自于那位天下第一劍手,護國顯圣洞真元穹青玄真人! 要知道,最初的滅佛之策就是出自于他與楊廣二人,如今楊廣已死,而那位卻是在玄都觀之中,編成道藏百余卷,匯天下道經之大成,如今這修為更是深不可測…… 沒有他的同意,在當初定下的滅佛之策上,誰敢擅改一字? 這位和佛門之間可以說是早已是勢不兩立,雖然他本人從未吃過佛門什么虧,可自他出道至現在,佛門,卻是不知有多少高人死在他手下! 如天臺宗的實際創始人、南宗禪的創始人和領袖智(音‘矣’)大師,天臺宗的智慧、三論宗的嘉祥、華嚴宗的帝心尊者、禪宗四祖的道信…… 因此令了空和師妃暄摸不著頭腦、倍感困惑的便是對方為何會愿意突然放過佛門一把? 須知,在當年滅佛之策初出之時,不知有多少佛門高僧大能曾經親自皇宮,與這位論道,可卻紛紛敗在他的座下,無一人能夠改變他的心意! 莫非這其中有什么陰謀? 了空和師妃暄對視了一眼,心中警惕之心大作,可無論他們怎么思索,縱然師妃暄已修成心有靈犀之境界并極度接近劍心通明…… 卻也無法從那一片朦朧中,以自己那敏說的劍心,把握住那位青玄真人隱藏在圣旨之中的心思。 說實話,從葉凝擊敗奕劍大師傅采林,又伙同楊廣宣布滅佛之策后,早已經被列為佛門最需要關注的頭號大敵,對于那時勢力廣大正值巔峰的佛門來說,關于葉凝的情報自然收集的十分的詳細。 師妃暄清楚的知道葉凝的成長軌跡,三歲識字學道、四歲開始練功,五歲學劍,七歲學易,十三歲入得先天之境,劍法有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