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世民先向李靖和房玄齡微一示意,方才答道:“為君之道,首在選賢任能,致安之本,在于得人。 隋室之所以有開皇之盛,皆因文帝勤勞思政,每旦聽朝,日夜忘倦。人間痛苦,無不親自臨問,且務行節儉,獎懲嚴明……” 言及此處,李世民默想了片刻后,方才正容道,“亂后易教,猶饑人易食,若為君者肯以身作則,針對前朝弊政,力行以靜求治的去奢省費之道。 偃革興文,布德施惠,輕徭薄俺,必上下同心,人應如響,不疾而速,中土既安,遠人自服……” 門外,秦川聽得默然不語、好一會后才道:“秦某雖身在江湖,卻也知房兄智者之名,不知房兄以為世民兄之論如何?” 房玄齡,又名房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歷史上著名的“房謀杜斷”中的房就是指此人。房玄齡博覽經史,工書善文,十八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后授羽騎尉、隰城尉。 在原著中,當李世民率軍入關中時,房玄齡來到渭北謁兒,便被李世民任為參軍,所有表章文書、軍令摺奏、均由他一手包辦。 且此人最擅於籌策作戰需要的工作,凡籌措裝備、糧秣器械,均井然有序,雖未能在戰場上殺敵制勝,但對成敗卻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因此在很久之前,歧暉觀隋室氣運已盡,欲早做準備之時,葉凝便向他推薦了包括房玄齡在內的一系列出生微末,但卻能力不凡的隋末唐初之英雄豪杰。 在原著中,出身微末的房玄齡武道不精,可在這一方世界,房玄齡雖然名義上是師從一無名道人,可實際其背后卻是樓觀道! 有著樓觀道的資源,無論是武功還是眼界,他均極為不凡,當初李淵在太原起事之時,負責后勤的便是房玄齡,而他也通過那一場戰爭,迅速名傳天下! “我一臣子,安通為君之道?非為君王或太子之身,私言此道,不免詒笑大方,成一笑談耳。” 房玄齡淡淡的道,“亂世興兵,勝世言禮,禮者規天下之行,安天下之心,非禮者恐天下亂,但觀秦兄今日之行,目無尊父,不通禮道,如此忤逆之行,難怪世宗皇帝會有教佛之舉!” 此言一出,李世民雖仍是神態不變、安然自若的坐者,可長孫無忌和龐玉卻是不免面色一僵,誰也沒有想到,房玄齡這位名傳天下的智者,竟會在此刻說出如此驚人之語。 他們群聚于此,不就是為了獲得佛門的支持嗎? 為何房玄齡,這一小小太子家臣,因一小事,竟有此一行?難道他不擔心因為這句話使世子李建成失去佛門之助力,從而受到他的責罰嗎? 如此尚不是長孫無忌最過于擔心的,他最擔心的還是這位來自于慈航靜齋的傳人,會因為房玄齡的一席話,改變對李閥的態度,不再傾向于秦王。 屆時秦王想要斗倒太子,奪取未來之帝位,那就更為艱難了! 此刻,空氣間漸漸充盈著肅然的氣氛,場上除了李靖和房玄齡外的所有人無不端凝而坐,卻無一人敢于在此刻出聲。 門外之人亦是沉默了許久。 許久之后,門外那一道淡然自若的聲音,方才再次響起。 “此是秦某之失,然君非世子,依禮術……” “李靖雖不通為君之道,卻知亂世中,君選臣,臣亦擇君……” 未待門外之人繼續開口,同為李建成麾下肱股重臣的李靖,便直言堵斷了他的話語。 “為君有五道,志謀術決學,缺一不可。其中,謀術決學是為君之用。志乃為君之本,立道直基,儒家有治國平天下之言,便是為志…… 天子代天而御萬民,一舉一動,莫不關系天下萬民福祉。 故…… 李靖愿為太子,效犬馬之勞!” 此言一出,莫說是他人了,便是李世民面上都不由露出了一絲苦笑,李靖有帥才,建成麾下所積累的戰功,大多都是來自于此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