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朕雖胸懷天下,包羅萬象,澤被蒼生,而亦難容此逆黨!” 此言一出,莫說是底下群臣紛紛紊亂,便是那個負責書寫圣旨的大臣都不由手腕一抖,他的官位和項上人頭,差點都隨著這幅圣旨一同毀于一旦。 然而楊廣卻是絲毫不顧,一身帝王氣勢,此刻如排山倒海一般洶涌而出,震懾著底下的群臣,口中話語,更是字字如刀qiang利劍。 “然天不絕人之道,朕亦予其一線生機,佛門當去其蠻夷腥膻之氣,沐我華夏文明之輝,心懷王道,摒棄前嫌,方可立于我大隋之土!” “即日起,凡大隋境內,一切佛剎改為宮觀,釋迦之名改為天尊,菩薩以為大士,羅漢改尊者,僧為德士,皆留發頂冠執簡,違者以謀逆之罪,不得有誤!” “佛曰四大皆空,僧寺之財亦屬空,寺中諸等物,凡言不清本處著,皆歸于國,田錫寺外,佃戶耕種……” “嚴審緇流有無不法之事,或有,皆與其罪;佛寺,僧與免稅之地,皆有其限,或超或違者,皆須任匹夫之責……” ……………… 楊廣一道圣旨傳下,不過短短數百余字,卻是在這天下間掀起了一陣陣腥風駭浪,在四大門閥、各個官員緊閉大門之時,天下之間卻是暗流洶涌。 無數人忍不住在心中高呼——楊廣,瘋了?! 自明帝之時,佛門隨著兩個天竺僧人扎根于中原之地,漸漸愈傳愈廣,再至五代十國,菩提達摩渡江而來,這一蠻夷教派在中原早已根深蒂固,臻至鼎盛。 從漢明帝到大隋,期間雖然有不少帝王下令限制佛門,甚至更有甚者,如魏武帝,周武帝滅之,但對于這一勢力龐大的宗教來說,即便如此亦不過僅傷其枝葉藤蔓,未傷其根。 從北周武帝滅佛到隋煬帝之時,期間約摸六十余年,佛門從廢墟之中,便生生便發展出了五千余座寺廟,十萬余僧人……由此,足可見一斑! 但楊廣這一次既不是限佛,更不是滅佛,而是欲亡佛之道統,以前的二武帝滅佛,最多不過拆毀寺廟,砸掉佛像,取出其中的金子,焚毀經書,遣令僧人還俗。 然而在葉凝這個擁有后世眼界的道人的建議下,楊廣的滅佛,看似沒有動用這些粗暴的手段,實際上毀的卻是佛門的根基! 如佛道二門,其最根本的是什么?即便在這個武道世界,最為根本的也不是武功,不是財力物力而是思想與文化,或者說遍扎根于天下的信仰。 緊隨其次的,是信徒! 楊廣與佛門之間的仇恨,可謂是仇深若海! 不滅佛則矣,一滅佛就是直接瓦解佛門文化,去其信仰,甚至讓原先對佛門忠心耿耿的佃戶信徒,此刻因為田地財產等利益糾紛,彼此翻臉,衍生矛盾、仇恨。 一去信仰,二毀信徒,這種毀掉佛門根基的手段,專門針對佛門弊端,非常狠毒,但卻又極其精準! 要殺一個人容易,但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卻是千難萬難。 同樣的,一個王朝雖然可以雄踞天下,但對于漫漫青史而言,卻不過尺寸之地,不足為道,千年之后,不過灰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