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故而青母終于松口,道:“壯士留步,既如此,你便隨我們來吧!” “謝謝媽。”阿青歡喜的蹦了蹦,過來拉住羅長風的手臂,道:“走吧長風,媽許你去我們家了。” 羅長風感激的對青母一禮,道:“多謝夫人?!? 青母看著阿青那雀躍的模樣,露出一個無奈中又帶著慈和的微笑,微微搖了搖頭,轉身進了巷子,在前引路。 到了這里,羊群自是早就熟門熟路,自行回了家中,等羅長風他們到時,羊群已然歸圈。 阿青的家在會稽城東南面,由三間土坯房與一個稍大的草棚組成,在屋后還有一個草棚羊圈,羊圈旁是一間小小的茅草房。 草棚里堆著柴薪,放著兩個“陶鬲”,陶鬲上架著一大一小兩只“釜甑”,旁邊還有一架小小的石磨,看來這草棚,便是平日燒飯煮菜的廚房了,那小茅草房則是廁所,也就是所謂的茅房。 這里房屋并不密集,阿青家的鄰居至少隔著五六丈,雖說房屋看上去稍嫌簡陋,但每家每戶的面積卻也不小。 飯食早已做好,就等阿青回來吃,不過多了一個羅長風,飯食顯然是不夠的,青母便讓阿青與羅長風先吃,自己則是再去做飯。 飯食十分簡單,兩碗粟菽飯,一碗煮得軟趴趴的韭菜,沒辦法,這個時代也就這些東西了。 粟是小米,在春秋時這是主食,而菽就是大豆,在糧食中的地位也比過去提高,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石磨的明,改變了大豆的食用方式。 商周時是直接將大豆煮成豆飯吃,而大豆又很難煮爛,食用極不方便,有了石磨,就可將大豆磨成粉,更加容易入口。 同時,大豆又是一種耐瘠保收的作物,青黃不接之時可以救急充饑,此外,大豆的根部有豐富的根瘤菌,可以肥田,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生長,所以大豆的種植就日益廣泛。 這個時代的老百姓過得挺苦,大多數平頭百姓,葷菜吃不起,素菜翻來覆去就那么幾樣。 要想在蔬菜上嘗點鮮,就必須仰仗大自然的恩賜,也就是各種各樣的野菜,青母做的韭菜自然也是野生的。 羅長風在這個時代吃下了第一頓晚飯,雖然不好吃也沒吃飽,但跟阿青并肩一起席地而坐,端著陶碗扒飯,羅長風心里,卻莫名的愉悅萬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