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一章 被安排-《明帝國的崛起》
第(1/3)頁
西北初秋的上午,秋高氣爽。
七月三日的上午,韋州城正中心的游擊將軍府中,保國公朱暉和總督史琳召集軍中將校商議軍情。
甘肅鎮、榆林鎮(延綏)的總兵、巡撫、鎮守太監以及陜西巡撫這些高級官員因距離較遠,未趕到韋州。倒是寧夏鎮的總兵、巡撫、鎮守太監趕來。
再加上史琳麾下的固原鎮總兵,保國公朱暉帶來的都督、監軍們參與此次軍議。
張昭作為新軍衛指揮使,雖然只是正三品的武將,但他相當于單獨成軍,亦在會議中敬陪末席。
但又因為他的新軍衛斬首兩千余,堪稱國朝自正統年間以來的大勝!軍中的將校們都是頗為好奇的打量他。像寧夏鎮的郭總兵還和張昭聊了幾句。
游擊將軍府的大堂中,監軍苗逵、保國公朱暉、三邊總督史琳坐在上首。諸將、文臣、監軍們各自坐在木椅中。略顯擁擠。
保國公朱暉身材高大,長須飄飄,道:“今日請諸位前來,是要商議接下來和套虜的作戰方略。在此之前,本官還要處理一件事。張昭,本官當日給你的命令是打通和寧夏鎮的聯系,你報給本官的計劃也是從小鹽池去往靈州,為何更改作戰計劃到南下靈州。”
這次軍議的議題一幫高級軍官們心里都有數。朝廷派四萬大軍來西北增援。不可能剛來就立即回去。而且,也不可能四萬大軍坐守固原鎮。勢必要“搜套”。
現在要商議的就是怎么來執行。
“搜套”這個戰術有兵力上的限制。不可能把四萬大軍都帶著進河套。那樣后勤壓力太大。歷年“搜套”的兵力基本都在一萬余人左右,而且騎兵居多。
弘治十一年,威寧伯王越兵分四路“搜套”。南路、北路、中路各兩千人。威寧伯自率三千人居中接應。最終斬首百余級,取得賀蘭山大捷。
但是誰都沒想到在開始商議之前,大將軍、保國公朱暉率先向取得戰功的新軍衛發難。
所有人都看向張昭。不少人的目光意味深長。昨日監軍苗逵和新軍衛溝通要他們“勻”點韃靼首級給團營,結果卻被新軍衛斷然拒絕。
張昭心里微微不爽。朱暉這擺明是找茬讓他不痛快。站起來道:“我部攻占小鹽池城后,救出近三千百姓。這種情況根本無法北上,只能南下尋求府縣安置百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腾冲县|
连南|
龙川县|
辛集市|
澎湖县|
盐源县|
松滋市|
保定市|
朝阳县|
融水|
金山区|
汉中市|
黄平县|
顺昌县|
龙胜|
呼伦贝尔市|
即墨市|
青海省|
晋城|
梅州市|
呼图壁县|
修武县|
南溪县|
鄂州市|
巴马|
乌鲁木齐县|
新兴县|
陕西省|
兴海县|
祁连县|
刚察县|
普定县|
贞丰县|
平顶山市|
湟中县|
恭城|
岐山县|
长沙县|
宁城县|
喀喇沁旗|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