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管昨夜里信使、小道消息如何在京城中亂飛、暗潮涌動,臘月初二的清晨,屋檐下倒掛著冰柱,張昭平靜的帶著張泰平前往皇城中點卯。在長排的值房中等待。 東安門偏南的這排值房歸皇城中的禁衛中的三千營使用。張昭坐在房間里喝茶,無人來和他交談。奏章的事情他們都已經聽過。 能在皇城里當禁衛的,多半都是有門路的軍門世家,或者有真本事。和張昭這個秀才本就是泛泛之交。這世道,文人和軍卒很難尿到一個壺里。 文士嫌棄軍士粗魯。而軍士嫌棄文人們說話酸溜溜,喜歡玩陰謀詭計。 張昭之前在太子面前得寵,三千營里一些眼力活泛的將校自然愿意和他結交。誰不知道太子將來要登基的?比如魏把總。但現在張昭都被閣臣“厭惡”,眼看就要被逐出東宮、問罪,誰還浪費時間和他結交啊? 張昭不以為意,推敲著今日的武英殿之行。 稍后,便有人帶張昭前往武英殿中。 … … 按照明朝的政治制度,早朝在正統皇帝時就逐步淪為一種儀式,而成化帝口吃,更是令早朝變成走走過場。 至于,類似冬至、元旦在皇極殿中的大朝賀更加只是展現天朝上國的儀式。根據明史記載,弘治朝年年有外邦來朝貢。 弘治朝的大事基本都是弘治皇帝在乾清宮的西暖閣中和重臣們商議而決。在武英殿中議事的時候很少。因為這意味著在朝堂中公開討論。 因而,臘月初二的早朝后,大批自認為有資格“看戲”的官員前往武英殿中。 劉健、李東陽、謝遷三名閣老帶著隨從從文淵閣過來,從東華門進宮,橫穿奉天門前的廣場到武英殿中。見武英殿中的官員有些多,時年六十七歲的劉健臉上隱隱有怒色。 “這是怎么回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