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酒樓(上)-《明帝國的崛起》
第(1/3)頁
青龍鎮在南口村西二十里。約中午時分,張昭和吳春時汗流俠背的抵達鎮中。
小鎮頗有些繁華。各種店鋪齊全,中午人流不少。蓋因京西多山,僧道的廟宇香火很盛。權貴們時常來燒香。青龍鎮毗鄰官道,自然就繁華起來。
張昭熟門熟路的在鎮中找到一家布匹店。他在青龍鎮的明理書院讀了四年的書,對這個小鎮自然熟悉。稍后就見到布店的少東、書院的同學董朗。
“張同學,稀客啊!”見面寒暄后,董郎在青龍鎮中的一家酒樓中宴請張昭。
吳春時在旁邊的桌子吃飯、等候著。董郎出手很大方。
董朗約二十歲許,中等身量,圓臉微胖,穿著文士衫。只是腰間的玉佩、手中的折扇都流露出富貴的氣息。笑呵呵的道:“張同學今天突然來訪,令我實在意外!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定要好好的喝一杯。請!”
張昭微笑著舉杯,“董同學請!”
董朗家是京郊的商人,頗有家資。弘治朝,讀書人已經不恥于言利,儒商開始露出苗頭。董朗是董家專門培養對外交際的讀書人。他在明理書院讀了數年后因年齡漸大而退學。二十歲才只通過縣試,實在沒前途。張昭和他曾經同窗兩年。
小張昭在書院中一門心思讀書,和董朗交情其實一般。但就現在的“待遇”,由此可見董朗在交際上的水平。
閑談幾句,張昭沒和董朗繞圈,說明來意,將一塊染色的土布拿出來,“你看看這個。”
董朗接過,撫著澄澈的湖藍色布料,眼睛微微瞇起來,確認道:“這是你從古書中找到的染料配方?一共是藍、紫、粉三種?”
張昭點點頭。
隔壁桌子的老吳早就豎起耳朵聽這邊的交談,這時見張昭連簡單的推銷都不做,心里不住的搖頭。王婆賣瓜還要自夸吶。
張昭從容的拿起酒杯抿一口。他雖然沒做過生意,但是,現代改良版的染料比當前的技藝水平至少要高出三分。只要識貨的商人都會出價。
董朗想一想,作出決斷,“只要配方驗證可以,我愿意出價五十兩。先付二十兩定金。尾款三十兩待一個月后再給你。”
他是董家培養出來對外交際的讀書人,對家族里的生意沒什么發言權,但他也有自己的夢想。張昭帶來的染料配方讓他看到希望,他愿意試一試。
張昭也不還價,爽快的道:“可以。”將染料配方遞給董朗。第一次交易,根本沒有必要算小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黎城县|
贺州市|
深州市|
万载县|
安新县|
安新县|
瑞安市|
七台河市|
朔州市|
茶陵县|
平顺县|
荥阳市|
津南区|
山阳县|
嵊州市|
莎车县|
重庆市|
大丰市|
彝良县|
贵定县|
霍林郭勒市|
花莲县|
枞阳县|
西贡区|
左云县|
潜山县|
高州市|
铜川市|
东山县|
甘南县|
鄢陵县|
铜梁县|
莎车县|
湾仔区|
龙南县|
兴安盟|
固阳县|
方山县|
黄龙县|
清水县|
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