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司馬相如終于時來運轉,到京城做官去了,和卓文君兩個人異地而居。 司馬相如久居京城,賞盡風塵美女,漸漸產生了棄妻納妾之意。 幾乎所有的觀眾們,都最是關注的情節終于來了。 所有的觀眾們都是神情一振,電影里會如何處理?他們都很好奇,也很期待,又頗有些擔心。 如果這個情節沒有處理好,那一定會讓人非常失望。從而對整部電影的感官,好感度都會下降許多。電影評分只怕也會下降一個等級。 對于前面的內容,觀眾們還是很滿意的。情節還原度高,演員們的演技也挺好的。 如果因為這一個情節沒有處理好,讓整部電影的評分下降一個等級,那就太遺憾和可惜了。 所以,觀眾們是既好奇、期待,又很是有些擔心。 唉!如此重要的一首詩竟然失傳了。這也的確相當為難電影的編劇和導演。 但愿電影的處理,能夠讓人接受吧。 觀眾們也不敢抱多大的希望,不敢奢望電影的處理,能夠讓人多么滿意,只要能夠讓人接受,大家也就滿足了。 當然,如果能夠讓人滿意的話,那自然是最好了。 電影在繼續。 依然還在臨邛獨自生活的卓文君,終于獲知了丈夫有棄她納妾之意。 一時之間,悲從心起,傷心欲絕。自己舍棄富裕的生活,同丈夫私奔,然后一直過著窮苦的日子。最后卻落得個這樣的結局嗎? 卓文君很悲傷,然而她終究是一代才女,并沒有像很多女子那樣哭哭啼啼,希望挽回丈夫的心。 而是鋪開一頁紙,提筆蘸墨,開始在紙上寫字。 寫的是什么字?鏡頭并沒有交代,只是看到卓文君在柔和的燭光之下,一臉決絕的在寫字。 如果卓文君的那一首詩沒有失傳,所有的觀眾們這個時候都能夠肯定,卓文君正在寫的,正是那一首詩。 但是現在,卓文君寫的是什么?就不那么確定了。 不過,既然出現卓文君寫字的這么一個動作,那大概也能夠猜測一二。 第一,卓文君是在寫一封普通書信。通過這封普通書信,表達出和司馬相如的決裂之意。 既然詩已經失傳,那就用一封普通書信替代吧,反正最后的作用都是一樣的。 這樣處理,算是可以接受吧。 第二,卓文君寫的是一首詩,一首劇組為其安排的山寨詩。 觀眾們并不希望是這樣的情況。正如之前一個星期,大家一直都在網絡上討論的那樣,他們不希望用山寨詩代替那首已經失傳了的詩。 第三,依然是卓文君寫的是一首詩。但是,詩的具體內容并不出現。 而是像之前有網友說的那樣,通過旁白來直接交代詩的效果。 這樣處理也是可以接受的。 雖然會留下遺憾,但似乎也的確沒有了更好的辦法。 觀眾們心里嘆息一聲,而電影情節一直在繼續。 卓文君終于寫完了,將其裝入信封。 而這一封信又終于被司馬相如拿在了手上。 第(1/3)頁